第237章 统一前奏(2 / 4)
兴党稳进派代表的杨永泰无疑更希望谨慎从事。
“有阻力,那就打吧!选出一个有影响力的,重拳狠狠的打下去。”作为陆军部部长的蔡锷狠狠说道,尽管声音不大,但在会议室内响起的时候,却引得众人为之侧目,一时之间众人几乎不敢相信这话竟是出自蔡锷之口,这也太出乎人们意料了。
“打!如果不能谈!那就打!”听到大家发言,司马久久注视着光线在房间里缓慢地、几乎不易觉察但同时又不可阻止地移动,所有人的意见似乎统一了,打成为看似唯一的选择。尽管司马在数周前,曾对段琪瑞表示,自己已经做好打仗准备,但是当一切真地进入倒计时的时候,司马心中忍不住还是开始惆怅起来,世界上没有任何战争比内战更为残酷。在接下来的会议过程中,司马脑中萦绕的始终是内战,残酷的内战、无数民众流离失所,甚至内战会导致一个民族心灵上的分裂,内战可以接受吗?答案是……可以!
“……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情报来看,安徽的倪嗣冲是我们的首选目标,倪嗣冲为人粗鲁野蛮、残忍奢侈,自共和二年出任督军起,倪军在安徽各地以 “追剿淮上军”、 “查办社团、帮会”之名,大肆捕杀,民众恨之入骨,称其为 “倪屠户”。其督皖期间任人唯亲,而所依仗的 “安武军”更是军纪败坏,抢劫勒索商户、富绅,强奸民女、可谓祸甚烈。
在其家乡阜阳,倪家宗族依持权势更是强购数十万亩良田,更为甚者其侄倪道甚至强征民田为其建有 “生祠”!几年来其残酷压榨民众,横征暴敛,苛捐杂税之多不下30余种,滥发毫无基金的纸币及公债券不计其数,他把搜刮来的大批钱财存入天津日本银行,供倪氏家族过着奢靡腐朽的生活。
是时,蚌埠商贸日盛,并以盐粮交易为大宗,倪见盐业有利可图,遂变更淮盐 “引岸”,将原设宿县的北盐务局移入蚌埠,并成立阜安盐栈,规定原从江苏板浦运销于北之食盐,全集中于蚌埠,强权垄断。同时,倪将凤阳关也移至蚌埠,以控制税收,而且其几乎是半公开操纵省议会选举,省议会议员大半为其亲信,省议会早已沦为其爪牙。更有甚者,其还在安徽实业公司中强入干股!”
蔡锷说话时不时观察司马表情,在中国谁都知道司马祖籍淮北,一上来就拿同属淮北老乡的倪嗣冲动手,未免也太不尽人情了,但是选来选去只有他最合适,至少从眼前来看。杀鸡给猴看是边防军参谋部制定的计划,为了找出一只合适的鸡,参谋部以及军情局可是用了半年时间在全国各地军阀之中,精心挑选出了安徽倪嗣冲和他的 “安武军”。之所以选择原因非常简单,一是因为倪嗣冲在长达七年之中压榨民众无所不用其极,二则是因为 “安武军”为国内军阀部队中的一支精锐,其分步兵八路,辖个20营,既然要杀鸡给猴看,当然不能选弱者.
无论是废督或是裁军,都可能引起地方势力尤其是各地督军的反弹。按照计划,必须要先用一次奇袭彻底打消他们企图武装叛乱的念头。现在边防军尽管已经在俄罗斯、在甘肃表现出了自己的战力,但这仍然不够,必须要通过一次快刀斩乱麻的战斗,彻底打掉他们的信心,以接受由国会制定的 “废督裁军”以及改编国防军的方案。
“倪嗣冲、安武军!祸!”司马摇着头在唇边轻呤,最初倪嗣冲并不是司马选择的目标,相比于倪嗣冲和他的安武军,司马倾向于另外一人。 “徐州的张勋呢?”之所以司马个人更倾向于张勋,表面上源于对这个 “满清忠臣”的反感,除了因为其身为汉人,在共和之后仍然 “忠于清室”,在前些时候驱逐清室出宫时,其甚至于通电全国要动员部队,这一切在司马看来已经有足够理由去解决这个 “历史”遗留问题了。
究其根源来说,司马之所以对张勋如此反感的原因就是另一个时空中的张勋复辟,虽然那场丑剧历时仅仅十二天而已,但却是共和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这场复辟直接导致段琪瑞的复出和奉系、直系两大军阀的崛起,更将民国以来的两位总统(孙中山和袁世凯)统统彻底打翻.
此次复辟之后,北洋集团利益分化更加明显,复辟后段琪瑞与冯国璋之间兵戎相见,使得自民国成立以来的 “总统府”、 “国务院”之间的争执最终付诸武力。以张勋复辟为界限,民国成立以来 “内阁制”与 “总统制”、北洋集团与民主党派(革命党人)的制度之争、政见之争,演化为赤裸裸的力量博弈和军事较量,最终导致中国长达十年的军阀混战,造成数千万人流离失所,刚刚兴起的民族实业在长达十年的战争中受到毁灭性打击。
“总理,张勋其人虽至今不改 “效忠清室”之逆为,其头脑简单,鲁莽急躁,治军无方,辫子军军纪败坏,祸国殃民。但他为人忠诚慷慨,坦率直白憨厚,性情开朗,敢作敢当,颇能知恩图报,从不隐瞒自己,从不出尔反尔,从不卖友求荣,所以参谋部暂时将其排除在外!”
蔡锷的回答并没有出乎司马意料,实际上这或许是国人传统使然, “孤忠”、 “报德”、 “丹心”在中国传统道德之中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