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风云起(4 / 4)
长期任河南督军兼省长,加入督军团大力支持段琪瑞,后来和段琪瑞产生矛盾后,开始靠拢西北。赵倜现在对中央惟命是从,在杨永泰看来,正像当年恐袁一般,这种恐惧恰恰是杨永泰选定由其第一个通电支持 “废督裁军”的地方督军的根本原因。
“赵倜督豫多年,对地方无所建树,其治军也始终停滞于毅军后期那一套,毫无改变,故未练出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他的军队纪律之坏,远较一般北洋军队为甚,如不意外赵倜定会同意发出通电。我在私宅宴请赵杰时,他不停的说刘镇华的镇嵩军祸民之事,赵堂堂一个河南督军,六年都不能解决刘镇华,他的水平也仅限于此。”
司马点了点头,作为四战之地的河南,那里并不平静,赵之所以做墙头草,除了性格使然,实际上还和当地的环境有一些关系,就比如赵倜与豫西土大王刘镇华之间的矛盾。早在共和二年时,宏威军驻防陕州尔西地区,刘军驻防洛阳和洛河上游一带,防地不但接近而且交错,刘镇华视宏威军为客军,时有去之独占豫西的意图;赵视刘部为土匪,对之防备甚严,共和三年白朗军瓦解于豫西,刘镇华谎报邀功,赵更加愤恨刘镇华。
后来赵倜当上河南督军,自然视刘镇华为眼中钉,但刘镇华对赵倜却有一套应付办法。当赵倜去开封上任时,刘镇华早到了开封,不但以下属之礼迎接,晋见如仪,而且还以地方人的资格领着一班河南士绅对赵倜大加欢迎宴请,刘镇华还对赵倜大加恭维和表示拥护。赵倜是个老军伍出身,在政客手腕上搞不过刘镇华,结果还被刘镇华攀结了把兄弟。
另一方面,赵倜还真对刘镇华不敢轻易下手,有他的顾虑,一来顾虑刘镇华的镇嵩军是豫西土著,又是出身绿林,搞不好会偷鸡不着蚀把米;二来顾虑袁世凯在剿办白朗军的叙功中对刘有所偏袒,故虽视刘如眼中钉而竟无可奈何,而且处处还得将就刘镇华。
例如,赵倜委任的豫西镇守使丁香玲论理说应该驻洛阳,惟因刘镇华镇军司令部驻洛阳,赵倜只好叫丁香玲把豫西镇守使署设在陕州,丁香玲所带的毅军也只有驻在陕州附近。镇嵩军所驻洛水上各县自行调动,督署不加过问,这几县是河南鸦片产区,镇嵩军在此保护种植鸦片税,而赵倜也不过问。
“总理,在我看来倒不是赵倜的水平有限,虽说赵倜是老行伍出身,在政治手腕上不及刘镇华,这只是其一,但是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刘镇华是当地的土大王,客省督军到异省任职,虽都带有军队,但是为维持地方稳定,对本省地方势力总是一再忍让,地方军队势力是各地政体的毒瘤,一日不除地方将一日不安。”正在整理文件的敬之突然插口说道。
曾经用一年时间自费对国内各省进行考察的刘敬之对各地地方势力的强大可谓是深有感触。如果说表面上那些督军权力之大无人能出其右,但地方本土势力才是真正的土皇帝,扩军种烟强吞民产,几乎都能找到这些地方势力的影子,尤其是地方小军阀,各种祸民行为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
“地方势力?土皇帝?……”司马在唇间沉呤,调查部的情报中从未落下这些地方势力,但是现在并不是动地方势力时候。不过,不能动的地方势力只局限一部分,对于拥有军队的地方势力要坚决打击!利用地方势力之间的矛盾,将是将来地方治政的重点,省市县乡四级地方议会将会成为那些地方势力的角逐场。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了,侍从官走进来,在司马耳边轻轻说了一句话。 “让他进来!”只见调查部石磊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前所未见的焦虑。 “总理!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