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我们的(2 / 4)
日本人大声问道。 “他们接下来的目标就是朝鲜,最后就是我们日本!就……” “没错!没错!”中年男人的话音刚落,台下激动的日本人便挥舞胳膊大声附和。
“各位,打倒支那!”挥舞胳膊的中年人继续煽动。 “打倒支那!保卫关东州!” “你们愿意继续坐在这里,要等着成为支那人的奴隶吗?要等吗?要等吗?诸位,神州不灭的子民啊!我们要坚决抗争到底,绝不能把关东州交给支那人。” “没错!没错!……”群情激愤,对于绝大多数日本人而言,他们绝不愿意放弃付出近十一万生命夺得的关东州。
共和十二年一月二日,元旦刚过,东京上空依然飘着雪花,在东京街头狭窄的街道上,一长队汽车驶了过去,车队由四辆黑色 “三菱”高级轿车组成,三菱高级轿车是日本人出于 “民族自尊心”,历时 “两年”的产物,不过是CA-335型轿车蹩脚的仿制品而已,当然其外观有明显区别,这或许是出于日本人的心理:外观造型不一样等于性能不一样,进而等于比别人强的 “民族产物”。
在汽车前面开道的是穿茶碣色制服,戴钢盔的摩托车队,日本人显然忘记了,第一个用这种方式迎接国宾的正是中国。在第一辆 “三菱”轿车车头灯上飘扬着两面小旗子,日本的白纸膏药旗和中国的五色国旗。在这辆汽车里坐着中国代表团团长,共和中国国务院外交总长顾维钧和日本外相本野一郎。他们坐在宽阔的后座上,而译员们则坐在前面可折叠的软椅上。
顾维钧默不作声,静静的一动不动的坐着,穿着一件英式燕尾外套,戴着一顶深灰色礼帽,眼睛一眨不眨注视着前方。顾维钧看似平静,内心却波澜起伏,这是自己短短两个月中,第二次到访日本,这一次谈判会不会象上一次一样无果而终?既便是倾向于外交努力的顾维钧此时也没有任何底气。
共和十年中日关系得以缓和,因为首相原敬的中国观亦有其独特的思维模式和见解:对支政略即对欧政略,对欧政略即护国政略。另一方面原敬在这一时期已经将目光更多投入日本在中国的经济利益,从重视经济利益和国际竞争的角度出发。身为首相的原敬认为日本在外交上不能采取强硬举措,要注意和中国官民 “友好相处”,在国际上维持对日本而言比较和平的氛围。
也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通过外交努力,中国收回山东半岛权益、收回青岛治权、赎回胶济铁路,甚至加强了经济上的合作,中日两国关系取得长足进步,而中国同样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接收太平洋德属地的合法性。共和十一年,虽然因为海军购舰计划使中日关系一度陷入紧张,但在中国做出仅制造两艘主力舰的承诺后,关系再次得以缓解,对于中日两国而言,或许可以用蜜月期形容。
而这一切随着共和十一年年末原敬在东京车站被刺,一切都结束了!这是自1885年内阁制建立以来首位被暗杀的现职相。原敬被暗杀是因为社会对政界一连串贪污事件以及对原敬处理措施的不满。但是这次事件并非突发事件,背后存在与皇太子出访问题等相关联的右翼势力背景,其中同样包括原敬在中国以及西伯利亚问题上的 “软弱”,诸多因素造成原敬的被刺。
而原敬被刺后,出人意料的却是政友会田中义一当选为新内阁相。田中义一上台后,第一时间调整了对华态度,趋于强硬。在很多日本人看来,正是原敬以及前几任首相对华妥协,使得日本不得不面对来自中国的直接威胁。
上车后顾维钧的沉默,使得本野一郎怒火中烧,尽管这正是他所希望的。接待顾维钧的方式显得流于形式,甚至不无轻蔑之意,除了本野一郎外,没有任何一个日本帝国官员到场,迎接其到访的只有普通外交官、公使馆工作人员,甚至只悬挂了一面小小的中国国旗,而且还隐于数面硕大的太阳旗之间。总之本野一郎尽已所能的要让顾总长看到,日本帝国绝不愿在关东州问题上与其进行任何收回谈判,如果是续约谈判,本野一郎和日本帝国并不介意用最高等级接待。
在顾维钧脸上,本野一郎没有看到任何情绪的流露,这让本野一郎有些佩服。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出色表现,已经使其赢得一流外交官的荣誉,他甚至充分利用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矛盾为中国谋取了尽可能多的权力。
墙壁上大钟不紧不慢的走动着,而此时房间内的气氛显得异常沉闷,中日两国外交官已经在这里进行了半个小时的会谈。顾维钧礼貌的谢绝了本野敬来的香烟,试图用过去和原敬内阁打交道的方式尝试着和本野一郎进行沟通,即便是遭受了两次挫折,顾维钧也不愿意放弃最后一丝外交努力。
“……中日两国作为亚洲强国,尽管存在矛盾与误会,但两国之间不应该用对抗,而应该用协作来解决问题。整个亚洲目前只有三个独立国家,一是共和中国、二是日本帝国、三是暹罗,而日本帝国更是早在上世纪即通过学习西方成为世界列强之一,而我国亦紧随其后,经过民族革命建立共和国,目前正逐步实现国家富强,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利益是共通的。近一年世纪来,亚洲各国遭受西方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