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燃烧吧(3 / 4)
觉得满意,小尺寸可以增加炸弹数目而大大增加火焰的散布面积和灭火困难,但又要求具有足够的重量以便能穿透房顶才燃烧。外壳要求薄且轻,但要具备足够的强度以免穿过房顶时过早破裂影响燃烧效果。
直到共和十一年一月中旬,E型弹终于被制造出来,重3公斤,直径76毫米,长51厘米,没有一般炸弹所具有的尾翼,倒更像一个拉长的罐头。和D型一样,也是采用集束方式投掷,到一定高度后分别释放。区别是E型采用一根约76厘米长的布条来控制下落中的稳性和速度。
在穿过房顶大约3-5秒,内置的延迟引信启动,引爆内置TNT药块,将易燃的填充物引燃,而TNT爆炸可以将燃烧填充物喷射出30米远,如果遇到可燃结构就能够造成强烈而持久的火焰。这个小东西看似简单,却是众多技术人员努力近两年的结果,在随后几个月中,通过对比试验,E型燃烧弹分别在四个试验场进行的试验非常顺利,所有一切都证明 “科学技术就是战斗力”,这句话诚不欺人。
隐隐听到空中传来轰炸机轰鸣,一直坐在沙发上的郑培林猛得跳起来,快步走到观察孔处趴在望远镜后,尽管早已通过照片了解了另外四个试验场上令人鼓舞的试验结果,但亲眼目睹还是第一次。编队长机王立鹏远远看到目标出现在自己视线内,立即向身旁的教官作出汇报。同时眼光朝机舱一撇,空中只能看到密集地轰炸机群,从另外四个基地起飞的四个轰炸机联队在一小时前与自己汇成一个大编队。
五个轰炸机联队采用由轰炸机战术部门制定的密集 “盒形”编队,这一编队战术是根据H-17型轰炸机强大武备系统而特别制定,可以充分发挥其强大的自卫武器,一旦有一架敌机试图攻击轰炸编队,既可同时遭受许多炮手的射击。
“长官!即将到达目标上空。” “知道了,一切按计划进行。”柴世荣显得很轻松,作为教官并不愿意过多干涉飞行,当然前提是没出问题。在即将接近目标时,尽可能平缓呼吸的瞄准手开始将地面目标套入 “神眼”轰炸瞄准器内开始修正投弹参数。 “神眼”投弹瞄准器被空军视为最高机密,规定只能在起飞前安装在飞机上,并且必须要被帆布包覆,着陆后必须立即拆除,拆装过程必须要在武装卫兵监督下进行,而轰炸机机组人员必须宣誓以生命来守护瞄准器的机密,在飞机迫降被俘前先破坏 “神眼”瞄准具。
两百架H-17在高空编队飞行蔚为壮观。 “可惜了!如果飞机同时投下几百吨炸弹,不知道场面会不会更壮观!”从望远镜中观察投弹的轰炸机群,郑培林感叹,机群投下稀落的炸弹和庞大的机群不成正比。尽管空军出动了五个轰炸机联队,但为了确保试验数据真实性,实际上仅有15架轰炸机参于 “测试平台”的轰炸,而其它飞机则进行模拟轰炸,进行编队训练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
在郑培林感叹无法一睹壮观场面时,试验场上的 “测试平台”日本村此时已经完全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尽管日本村面积并不大,但滚滚的黑烟伴着烈焰直冲云霄。望着火海中的日本村,郑培林和掩护所内其它人似乎看到了整个日本陷入烈焰之中的场景。
对测试平台的轰炸刚一结束,就有数辆消防车冲出掩护所,高速朝完全陷入烈焰中的平台冲去,根据拟定任务,他们必须要争取在第一时间扑灭 “测试平台”上的烈焰,而同时跟随他们冲入火海的还有其它试验人员。
“这就是空军要的结果吗?”穿着厚重石棉服的侯泽森望着忙成一团的消防人员,眼前燎人的烈焰、感受着滚滚热浪,侯泽森没想到历时数月建成的测试平台,呼息间就陷入火海之中。 “这一切都是为了更有效的杀人!”失神的侯泽森摇头感叹,望着空中机群,尽管并不喜欢日本人,但现在侯泽森却忍不住为日本人祈祷,祈祷日本人不会冒险做出与中国开战的决定,要不然会死多少平民……
刚一下车,郑培林就踩了一脚水,几个小时前 “日本村”化为废墟,仅只有几座西式建筑的破墙依然耸立,扫了眼冒着黑烟的测试平台,郑培林笑了。 “今天的试验数据出来了吗?和过去相比有什么偏差?”走到正在收集数据的技术人员身边,郑培林激动的轻搓双手,对轰炸效果非常满意。
“长官,我们正在进行数据汇总,再过十五分钟数据就出来了。”测试部门主管正在核查数据,回答司令官问话时头也没回一下,测试过程非常繁琐,虽然配备全套灭火设施和人员,以便能在获得数据后立即灭火不至太浪费,但仍然是烧了建,建了烧,
“长官,经过汇总,我们认定此次测试的评定结果是,消防队员无法控制的破坏性火焰,占全部建筑的68%;如果不经救助才会产生破坏性效果的火焰占13%,自己熄灭没有效果的火焰占19%。这一数据和过去几次测试完全一致,并无太大区别。通过对比测试,截止到目前,E型燃烧弹的表现是最好的,对日本脆弱的木制建筑有显著破坏性效果。”听到测试结果,郑培林眉飞色舞。
“……日本城市非常脆弱,其建筑主体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