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出发(2 / 4)
儿忧于地下矣。此战,若胜,国可雪甲午之耻,父可雪心中二十九年之遗恨!儿自当再报喜信!幸此幸此。儿昔忆禀共和12年3月5日”因为事急,信写得有些潦草。信好一写好,陈昔忆便立即把信装入信封,匆忙喊来一名水兵,信将会被舰队统一收回,在合适时间由专线寄出。
半小时后,共和12年3月5日下午1时,特攻舰队在警备舰队的掩护下,驶离泊地。整个特攻舰队共有各型舰只211艘,在严格的无线电静默中悄无声息地驶入东海水域。出征时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一艘巡逻艇在舰队出发时亮起信号: “祝一路顺风!”灰蓝色的旗舰 “邓世昌号”的信号兵用旗语回应了他们地祝福: “谢谢”。特攻舰队官兵望着海岸上崎岖连绵的山峦宛如一幅风景画,这些最后一次眺望故国的将士们激动地呼喊: “万岁!”
把自己的作战意图严格保密,乘敌人不备而攻击之,乃是作战的要诀。自从地球上开始有战争以来,这是东西方古今兵家常理,所以,就严守军事机密本身来说,不能说是偷袭,所谓偷袭,是从政治上而言的。为了寻求防止战争的途径,中国政府派出的谈判代表此时仍然在香港和日本谈判代表交涉,如果这期间不通知对方停止谈判就忽然大打出手,那就是偷袭了。
大正12年3月5日下午,尽管初春将至,但来自北冰洋的寒流仍杂夹着小雪袭击了东京,寒风凛冽,但东京此刻已像座喷发烈焰地火山,喧嚣吵杂,燃烧的空气融化了世间的一切。在这个岛国地各个角落,到处充斥着一个声音, “我们要好好教训支那人!”。
在皇宫内,摄政皇太子裕仁正站在书房窗口,呆呆看着凛冽寒风卷着雪片吹过御花园地残枝枯木,他削瘦而年青的脸上隐隐透出一丝焦虑。两年前,因为父皇健康问题,虚弱的天皇不符合强大帝国的形象,父皇被迫引退,政府发表声明归咎于其幼时脑病引发脑力衰退。随后19岁的自己开始摄政,两年来,裕仁一直尝试做一个像祖父明治一样的 “天皇”,一直再努力。
按照日本的古老传说,天皇是天照大神之子,是万世一系,永不绝灭的神,他们血脉绵延多年而没有中断。也许只有在日本这个国度里,人和神竟然取得如此完美的统一和和谐。天皇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又是神道教最高的现世神明,拥有无上权威,他们的旨意就是神的旨意。然而曾几何时,天皇也感觉到作为神明的他们对于现实的无力。
想到狂热的人们在屋前屋后挂满红色灯笼,一起聚集到外面发疯地游行,还有不少在皇宫门口祈祷。每当看见这些,体会到祖父、父亲缔造的日本帝国强大和臣民对帝国、皇室忠诚之余,他总是感到一种不可遏制的隐忧。难道这就是民众的呼声?如今帝国为了生存必须要和中国展开决定国运的一战,对未来的担忧使得他更加觉得未来的不确定,帝国除了继续战争就没有其他路可走了吗?
“殿下,内阁大臣们来了,请更衣。”忽然一个声音打断裕仁的沉思,他的侍卫拿着一件军装,在这个时候,作为日本帝国摄政地裕仁需要身着军装出席御前会议。 “哦!”裕仁随口应付。一瞬间,他的脸上又恢复雍容镇定的神色。他清楚地知道,今天的御前会议或许会象明治三十七年祖父主持地那次会议一般,将会决定帝国未来数十年国运。
几分钟后,裕仁来到千种厅,自明治以来决定日本命运的御前会议都在此处举行。身着军装的裕仁走进殿内,宽敝的宫殿在暖气作用下显得暖意浓浓,在裕仁御座后有皇室的菊徽,御座正对着厅内的西式长案,两侧坐着内阁大臣和最高指挥部将军,他们一个个双手抚膝,毕恭毕敬,像木偶一般,在看到裕仁走进殿内时,纷纷站起来向裕仁鞠躬。
摄政裕仁落座后,决定国运的御前会议就算开始了。文臣武将按照会议规定顺序开始发言,他们每个人说话前,都要先向沉默的裕仁深鞠一躬,这个例行动作使得每次御前会议拖沓而冗长,结束时往往到了夜里。第一个发言的是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出身陆军地首相田中显得精神十足,似乎在向战士们发表演讲一般抖擞着全身的力气。
“……随着香港谈判趋于破裂,战争实际上已经进入倒计时,帝国如不奋起一战,十年后,我们必须要面对遭受中国入侵地局面……现在时间紧迫,我们必须要一战,为帝国未来二十年国运而战。”田中义一一如既往,洋洋洒洒的重复着帝国对华宣战地必要性和紧迫性。今天御前会议的基调早在月前就已经定下,对华宣战内阁已经取得共识,今天地会议只不过告知天皇批准而已。
裕仁点了点头,把视线投向了陆军参谋部总长河合操。 “军部有把握彻底解决中国问题吗?”见皇太子目光投向自己,河合操立即站起身来,向裕仁深鞠一躬,随后用他特有的刚硬而包含类似于野兽气息的语气发表意见。
“殿下,帝国陆军拥有211个师团,目前已有1师团悉数调至朝鲜以及关东州,在满洲地区帝国军队与支那军比例为12:1,我军处于优势……现时局紧迫,我们不能再拖了,必须要在支那军试图武力收复关东州前,在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