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陆海空(2 / 3)
下飞机偏离航线实属正常。
东京时间六时刚过,乌尔明便打开定向仪和收音机,接收佐世保广播电台的电波。广播测向技术是空军技术部门的绝密技术,在中日蜜月期间,中国政府向日本以成本价出口了数套广播设备,其中佐世保就建有广播电台,谁能想到都是为今天做准备?拨转调音盘,不久就收到刺耳的军歌,声音很大,最近日本的军歌非常流行,或许是中日间紧张关系所致。早晨六点广播晨间音乐的习惯学自中国。
听着音乐,乌尔明转了转定向仪的框式定向天线,调准方向。 “李川!”调好方位后,乌尔明呼叫海航第九联队最优秀的飞行员,李川,一个四川年青人。 “是!”操纵飞机的李川急忙回答。 “我收到佐世保的广播,现在利用广播导航。” “是!” “好!现在修正航向。” “是!”李川驾驶飞机左回,把航向修正三度,然后定好定向仪罗盘指针,并报告结果。在收到报告后,乌明把指挥席定向仪罗盘指针归零,这样,即使航行误差,也可以保证编队机群飞到佐世保广播电台天线的上空。
5时45分,编队已经起飞一个半小时,机下的云层越发稀薄,通过云隙乌尔明看到白色长带,是海岸线。乌尔明急忙展开航空地图,核对机群方位。通过地形对比,乌尔明知道机群已经准确到达佐世保南端。 “现在向右转,沿着海岸转到松浦半岛西南。” “是,向右转向。”李川操纵长机向右急转弯,后续编队也跟着长机向西南方旋转。
转向时,从长机上,可以清楚看到后续编队。乌尔打开挡风玻璃,紧紧抓住扶手,站起身来,数空中的飞机。 “很好!没有一架飞机掉队。”尔明点点头,过去的训练并没白费。重新坐回机仓,乌尔明问无线电兵, “侦察机报告情况了吗?” “长官,至今没发回报告。”根据约定,如果侦察机发现情况,就立即打破无线电静默,通知突袭机群。现在没有发回电报,那就意味一切顺利。
乌尔明完全放松了。 “李川,侦察机没有打破无线电静默,奇袭是不成问题了。”李川回答: “长官,我想准能成功。” “好!下达展开命令,水平轰炸机队向西迂回。” “是!”乌尔明举起信号向机外打了一发信号弹,一条火龙拖着硝烟,划破佐世堡的碧空。
“看,那就是H-17轰炸机,他的出现将会改写整个战争史。”站在机场附近的朱狄文对鲁道夫说道,再过一会,轰炸机就要起飞了。自己之所以带鲁道夫来这里,就是要让他和自己一起见证历史。远程战略轰炸机的问世,将全面改写战争方式和进程。
早在一九一五年,由雷蒙弗烈迪都中校指挥的早期战略轰炸机群,包括 “齐柏林”巨型艇和 “哥达”轰炸机,就从比利时越海轰炸英伦。英军还以颜色,多伦上校指挥汉达尔贝奇轰炸机队猛袭德国工业城市,投弹五百四十吨。这时候,一个南非人扬史默兹将军想象出战略轰炸的远景: “它将破坏敌国大规模产业中心和人口众多的都市,使之丧失战争能力和士气,从而扮演战争的主角……而旧式海陆军作战,将沦为次要或辅助性战斗。”
后来,直到英法美联军使用中国制造的上千架性能优良的H-1轰炸机对汉堡实施毁灭性连续轰炸机之后,世人才第一次看到战略轰炸带来的毁灭性效果,有人认为是战略轰炸机迫使德国回到谈判桌前,与英法美和谈。
“朱,很奇怪,为什么中国如此迷恋战略轰炸机?我们制造了世界上最优秀的轰炸机,然后英国人美国人法国人用它轰炸了汉堡不莱梅等等多个德国城市,你们的轰炸机每杀死一百个人,其中有95个或许都是平民,每摧毁一百座房屋或许只有几间是军工厂。司马总理在协约国对汉堡轰炸之后,不也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对平民轰炸吗?并称这是不可饶恕的罪恶,任何一个政府决不能卑鄙到以杀死无辜平民来恐吓他们结束战争,为什么我们还要做同样的事情呢?”
望着山下庞大的轰炸机,鲁夫在感叹中国航空技术创造奇迹的同时,心头却充满悲哀。自己就有数位亲人死于协约国轰炸,而中国政府在汉堡大轰炸后,毅然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并且许诺将会向遭受轰炸的地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更让鲁道夫对第二祖国的善举激动不已。在鲁道夫看来,中国或许世界上唯一尚存人道之心的国家,而现在……
鲁道夫的反问让朱狄文无言以对,朱狄文很难向鲁道夫解释清楚。中日之间的渊源和仇恨,恐怕只有两国自己才明白。
指挥塔楼内的张锐吸着烟,望着机场上在牵引车帮助下排列整齐的轰炸机。北中国岛的前进基地是空军从海军手中借来的,从这里起飞的H-17轰炸机可以覆盖日本全境,再配以山东的多个机场,日本列岛都处于空军战略轰炸机航程半径之内。
“海军单独执行对日本舰队的攻击,为了确保海军行动成功,他们要求咱们把起飞时间推迟一个小时二十分,在我们到达日本列岛上空时,海军突击队应该已经发起攻击了。”郑培林忧心忡忡,空军借用海军基地的代价,就是空军必须要为海军行动让路,意味着,当轰炸机部队到达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