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怒龙之焰(2 / 5)
止,30万吨!我至少要看到30万吨燃烧弹被投到日本城市中!” “是!”对于总理的命令郑培林从来都是无条件服从,至少30万吨的任务无论如何也要完成。
“几年前协约国对德国轰炸主要是利用高爆航弹,这对工业集中的德国曾起到摧毁作用,但在日本高爆航弹作用非常有限,和我们很多城市的小型工厂一样,日本工业三分之二都分散在家庭作坊以及只有三十个工人或不到三十人的小工厂里。所以要想彻底粉碎日本继续战斗下去的幻想,只能使用燃烧弹,将日本城市一个个荑为平地,摧毁其工业的同时,同样可以大量杀伤平民,摧毁其抵抗意志。”
在外人看来司马的话是对空军 “暴行”的辩解,但郑培林知道,总理说的是实话,日本三分二工业力量都分散在家庭式小工厂内,小工厂又散布在居民区,想摧毁他们,只有一个选择,将整个城市荑为平地。 “来的时候,看到机场上的地勤已经开始忙活,炸弹从弹药库送到停机坪附近,明天你准备轰炸那个城市?”郑培走到墙上的日本地图前,指着一个距离东京不远的城市:横滨。
深夜,北中国空军作战室内,人头攒动,穿碣色皮毛夹克的机组成员站在拥挤的作战室内,听长官布置作战任务。 “……鉴于日军战机对H-17造成的打击非常有限,以及目标地防空力量薄弱,根据技术和情报部门建议,地勤把飞机上除尾炮外其余全部武器拆除以增加炸弹携带量,同时减轻自重提高升限。
在抵达目标前,编队将保持在8500米至9000米高度,在这一高度,日本飞机无法拦截,即便有少数战机可以达到这一高度,但其对编队造成的伤害忽略不计,在抵达目标区后,立即下降至3000米高度,快速投弹,以增加命令中精度。投弹结束,立即全速爬升至9000米以上最高升限,利用H-17高空、高速优势摆脱日军飞机拦截。”
长官的命令,让飞行员和机组成员大惊失色,目标区低空投弹、拆除尾炮外全部武器,这根本就是……作战室鸦雀无声,这等于自杀。在轰炸东京过程中,从北中国岛、山东、江苏多个机场起飞的1105架轰炸机,其中有73架轰炸机受伤、击毁或途中坠毁,其中20架遭到自杀式撞击后坠落。
“我们到达横滨的时间是西北时间6:30,横滨时间为5:31,太阳仍未升起,黎明前的黑暗将会成为我们最好的掩护。祝!诸位功成!”凌晨3时,第一架H-17轰炸机从北中国岛起飞,五十秒钟后第二架飞机腾空而起,接着一架又一架轰炸机飞上天空。从滨海省两个空军机场起飞的135架H-17轰炸机,在鲸海上空加入庞大轰炸机行列,四百五十六架轰炸机组成的庞大机群在9000米高空,向东南飞去。
在即将接近日本列岛时,碰到日本列岛特有的空气湍流,空气湍流使轰炸机群颠簸前进,在即将抵抗横滨时,空中情况稍稍好转。机组成员大都穿上防弹衣,戴上沉重的钢盔。他们注视前方领航机不时闪出的白光,尽可能保持盒型编队。而轰炸机瞄准手已经掀开 “神眼”轰炸瞄准仪上的帆布罩,准备瞄准目标投弹,同时抽开瞄准仪上自毁保险栓,他们曾宣誓用生命保护轰炸瞄准仪,一旦飞机坠落必须要在第一时间炸毁瞄准仪防止被敌军获得。
在北中国岛司令官室内,郑培林焦急等待消息。如果这次袭击取得良好战果,那他就可以对日本全国进行一系列类似空袭。之所以选择黎明轰炸,一是夜色可以保护机群免受日军飞机以及高炮拦截,二是抵达目标上空时,天将放明,条件可以满足基本轰炸要求,同时可以保证命中精度。
横滨市位于东京以南约30km,面向东京湾。横滨市是神奈川县县厅所在地,地位仅次于东京。和日本每一个城市一样,横滨大量建筑是木制日式建筑。早在大正三年开始不定期举行防空演习的日本便着手建立全国家的防空体系。看到 “汉堡大轰炸”的毁灭性后果,日本政府于大正十一年通过《国民防空法》,以规范国民防空。在大正十年以后开始进行现代城市规划,推出绿地公园,街道加宽,隔离带等等,不过按照后世的话来讲就是历史欠债太多,旧城区改造难度实在大,绝大多数日本城市现代建筑很少。
尽管日本早在战前就做出努力,但最终随着东京陷入一团火海,一切努力都是途劳。所谓《国民防空法》以及社区防火隔离带,在中国轰炸机投下的数千吨燃烧弹面前,成为一个笑话。从历史上来看,无论任何时期,日本城市历来都是大火的受害者。上千年历史中火灾成为城市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些日本人甚至给火灾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称 “江户之花”。尽管最终实行了现代化消防制度,但还是没有办法预防火灾,建筑和城市布局决定了日本注定是一个与大规模火灾为伴的国家。
天未放明,横滨高等工业学校明泽和几名同学,便和往日一样,早早起床,沿着街道练习跑步,尽管天色昏暗,但街头上却可以看到喝醉的浪人和他们附近被捆绑的支那人、朝鲜人。两天前,在支那对帝国宣战并对帝都进行毁灭性轰炸后,横滨黑龙会浪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