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毋忘台湾(3 / 3)
战斗意志,换做世上任何一个国家,只是大规模轰炸,就足以迫使其回到谈判桌前,但日本至今仍然拒绝美英等国提出的斡旋。唯有通过压倒性胜利,克复拥有重兵保护的旅顺,同时对日本本土大规模轰炸,才能迫使日本回到谈判桌前。旅顺是日本陆军的希望,试图把旅顺变成荣誉之地,那么国防军不介意把旅顺变为哭魂之处。
站在窗边的司马一直盯着国务院对面的共和广场。自战争爆发以来,共和广场成为全中国最热闹所在,每天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人举行祝捷集会,各类集会成为中国人的最爱。在政府推动和宣传下,国内民众热衷于宏大的群众集会、盛装大游行。激昂雄壮的军乐、数不清的国旗、成千上万人发出 “忠诚”、 “祖国万岁”的呼啸,勾画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只有营造出这样的气氛才能显示人民万众一心的意志、显示群众的创造力与力量、证明个人只有与伟大的集体目标相一致,才能获得历史价值,从而让人们容易接受政府的口号:个人是微不足道的,融入国家和人民,才会拥有一切。在这个奉公与民族主义盛行的时代,这一切无疑是被广泛接受的,甚于被很多人奉为经典。
站在人群中的蒋念宗激动万分,嗓子发干,心跳加速。朝身边的同学看去,情况也不比自己好多少,此时蒋念宗犹豫是否应该上台,今天他们是来国会递交请愿书的。
尽管国会中已有台籍代表,也早已宣称 “台湾之收复,台胞之解放,其历史任务,均赖祖国奠定。速谋于成,祖府能允兹实施,志台胞更效,事之必成,自无疑义,如能做到,国家幸甚,台湾幸甚。”但在很多人眼中台湾人如同 “日谍”,即便是在学校,战争爆发后,学校里很多同学都用看待 “敌人”的眼光对待台籍同学。蒋念宗充满无奈,即使想参军,一看是台湾籍,就会被委婉拒绝。
“念宗,您是台籍学生会会长,在去国会请愿之前,一定要让大家知道,台湾绝不是日本人的奴才,我们是中国人。”吴振芳鼓励蒋念宗。 “蒋会长,拜托了。”数百名学生冲着蒋念宗鞠躬。广场内的异样引起大家注意,这动作未免太日本味了,怪不得他们,毕竟从小到大接受的是 “同化”、 “奴化”的日式教育。
“好像是日本人。”一个刺耳的声音传入蒋念宗耳内, “不!我们是台湾人,是中国人!” 被人误认为日本人。蒋念宗勃然大怒。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向共和纪念碑下的愤青看去。蒋念宗看到众人怀疑的目光,悲愤难当,只怪台籍败类。
“同胞们,我们不是日本人,台湾人也是汉民族,中国人。我们的祖先,是福建泉州、广东、潮州人,为脱离满清虐政、生存而移居台湾。光绪二十一年,甲午之战,清朝把台湾割让予日本,使东洋第一宝库,竟归倭人之手。日本自据台湾以来,限制台湾人回国,连亲戚间也不容往来。二十八年前(一八九五年)六月十七日,日人恶政于台湾四百万同胞,台湾所受痛苦、压迫、蹂躏百倍于祖国。陷倭二十八年,日人凌我、杀我、欺我、奴我。
今日祖国振兴,台湾同胞欢心鼓舞,祖国击败日本之日就是台湾重归祖国之时,亦是台湾自由之时。台湾人中是有败类为日本人充当间谍,但只是极少数,四百万台湾人心向祖国,我们是中国人。在此,台籍学生恳请大家:毋忘台湾,台湾人是中国人、台湾土是中国土,我们渴望加入军队与日本军队作战。”
蒋念宗悲愤不已,悲愤源于同学的不信任和敌意。 “我们是东海捧出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族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个号令,我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当这首七子之歌台湾一唱完,就有几名台籍学生拖着一块白布在广场上展开,蒋念宗和同学走上前,用力咬破手指,沾着血在白布上写了几个字, “我是中国人。”
随后有十几人走上前咬破手指书写,长幅白布倾刻间出现数百个鲜血书写的姓名和题诗。这时又有几名年青人走过来,蒋念宗、吴振芳一愣,其中几人他们并不陌生,数天前的 “敌谍就在你身边”就出自此人之手,他们要做什么?其中一人歉意的看看台籍同学,随后咬破手指,在白布上书写: “毋忘台湾。”书写血书铭志的青年并不知道,在国务院三楼,十几名台湾客人正焦急等待总理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