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最后通牒?(2 / 3)
为企业服务,而不是介入企业生产。 “不能再拖了,该出台资源保护法了。”解决的办法只有用法律来保护国内矿产资源。限采铁矿会令国家钢铁产量受到损失,用进口资源替代本土资源是最佳解决途径,毕竟现在各国并没有资源保护法律。
“过去钢厂一般建立在铁矿石产地附近,是出于节约运输成本的考虑,但是现在船舶越来越多,运输费用也很低,依靠进口原材料成本并不高。可以考虑从国外进口,海运铁矿石嘛!”听到总理的建议,穆藕初在脑中计算数据,加以分析。
“海运铁矿石,价格上没问题。自由轮全速航行时每天也只消耗十吨煤,最好的南威尔士无烟煤也不过十八先令一吨,国内大同煤才十六先令,一船可以装一万吨矿石,再加上其后的火车运输。每吨追加运输成本非常有限。但是总理,我们从那里进口铁矿石?”海运铁矿石运费没有问题,但最大的问题是从什么地方进口。穆藕初记忆中没有什么国家或地区一年出口数百万吨甚至上千万吨铁矿石。
“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那地方的铁矿不是很丰富吗?而且还都是富矿,距离中国也很近”。司马上中学地理时,就知道澳大利亚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不过对于穆籍初如同笔记本一般的大脑,司马佩服至极,自己不经意地提到矿产运输,穆藕初就能把商船燃烧消耗和燃料费计算出来。
“澳大利亚?总理,那地方有铁矿吗?”总理提到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让穆藕初非常诧异,作为农商总长进出口贸易一直是穆藏初关注的重点,毕竟中国出口贸易额已经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澳大利亚尽管不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但每年却需要从中国进口多达亿元的物资,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商品就是钢材,而澳大利亚对华输出主要以小麦、羊毛等农副产品为主。如果澳大利亚有大型铁矿,需要从中国进口钢材吗?
“没有铁矿?怎么会,他们不是坐在……”话说了一半,司马连忙打住,难道说澳大利亚的铁矿还没有发现?记忆中地理书上对澳大利亚的描述慢慢浮现出来,澳大利亚有两个别称: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二战之前对澳大利亚称呼是前者,直到二战结束一、二十年后,澳大利亚才拥: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之称称谓。
司马差点说漏嘴,内心却压抑不住的狂喜,如果澳大利亚的富铁矿尚未发现,自己先机在手,可以派人到富铁矿区购买土地,抢先拥有铁矿。不过澳大利亚对华人非常歧视,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限制性条款。 “不会没有矿,过去还未回国时,我曾经到过澳大利亚,看到露天铁矿石。肯定不会记错,回头我在地图上标示出大致位置,你想办法绕开澳大利亚的洋鬼子,把地购买回来,然后大规模开采铁矿。”
穆藕初正准备详细询问情况,外交总长顾维钧敲门走进来。司马在年底的总理选举中全票当选,新一届内阁继续延用上一任内阁成员。对内阁和总理,国民和国会都非常满意,总理连任和内阁成员留任,确保了政策延续和政府的稳定。顾维钧显得焦急而愤怒,进入办公室后礼节性的冲穆藉初点了点头,完全不见往日的热情。
顾维钧的表情让司马意识到麻烦来了, “顾大总长,什么人让你生这么大的气?”司马想缓和一下气氛,便开玩笑的说道。顾维钧将一份文件递给司马, “总理,今天上午10点20分,英、美、法三国外交部发来正式外交通告,三份通告均由三国驻华大使亲自向外交部递交。”向来以好脾气著称的顾维钧语气中的愤怒暴露无遗。半小时前,接到三份外交通告后,顾维钧怒不可遏,这根本不是外交通告而是最后通牒。
司马翻阅通告后,怒从心头起,将三张薄薄的纸扔到桌上, “这不是通告,而是最后通谍。”总理和顾子川的反应让穆藕初惊诧不已,出于谨慎穆藕初站起身想离开办公室,如此场合自己不适合再呆下去,如果总理和顾子川之间谈话内容泄漏,自己不免遭疑。报社总是非常喜欢在政府打探大新闻,总理的愤怒意味着他们接下来的谈话是新闻界非常感兴趣的大新闻。还是暂时回避的好。
“坐,湘钥,不用离开,省得一会还要通知你过来。”抬手让穆藕初留下来,司马便拿起桌上的电话, “立即通知蔡总长、程总长、蒋参谋长以及调查局石局长来总理办公室开会。”被请来开会的都是军方代表,起因英、美、法三国递交的外交通告,联系到总理和顾维钧愤怒的情绪,穆藕初心里搁噔一下,难道……
外交总长顾维钧、农商总长穆藕初、国防部长兼陆军总长蔡锷、海军总长程壁光、新任国防军参谋总长蒋百里、中央调查局局长石磊,坐在会议室沙发上,盯着来回度步的司马。司马停下脚步扬扬手中三页薄薄的纸片, “说吧!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顾维钧声音有些颤抖, “总理,三国外交通告的本质是最后通牒,尽管用词严谨,但表明绝不会接受我国介入兰芳独立,如国防军介入兰芳独立,三国可能会与我国进入战争状态!”
穆藕初感觉后背冷汗直冒,心跳加速。世界四大列强中的三大列强可能会与中国进入战争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