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明天(2 / 3)
到了目的,现在我代表共和中华向贵国宣布:从即时起,中国与美国进入战争状态。”
话音一落,吴哲明礼节性的将宣战书递交到赫尔手中,赫尔神情复杂的接过宣战书。尽管宣战书非常轻薄,但接过宣战书,赫尔却感觉千斤之重。赫尔张张嘴想说些什么的时候,吴哲明转身离开,赫尔听到吴哲明说出一句怪异的中文,尽管不明白意思,但赫尔相信,他是在骂自己。
直接返回大使馆,未下车吴哲明就看到大使馆一楼宴会大厅灯火通明,大使馆工作人员聚集在那里,十几名陆战队员身穿军服,手中端着酒杯,一个年青的使馆雇员,正在演奏音乐。“朋友们!我们的使命完成了。”吴哲明叹息道。有些人并不能享受外交官待遇,在两国达成交换外交官协议后,几小时,也许更短时间,他们就会被投进战俘营。
一个美国雇员走到吴哲明面前,歉意的说:“吴大使,对于中美爆发战争,我们感到非常遗憾。请相信,并不是所有美国人都支持战争。在此工作六年,我认识了一群真正的绅士,你们从始至终热爱和平,是我们……对不起。”“谢谢,吉儿小姐,良知并末从这个国家消失,为了友谊。”吴哲明举起酒杯。“为了友谊!”众人神情复杂的举起酒杯。
这时一群美国陆军官兵闯进大使馆,诧异的看着举行宴会的中国人和美国人。中国人应该惊慌失措的焚烧外交档案,破坏大使馆设备,而不是和大使馆的美国雇员举行酒会。他们没有表现的惊慌失措,反而非常淡定,全然没有即将沦为阶下囚的自觉,似乎早有心理准备。
“吴大使,希望您能理解。”一名国务院工作人员走到吴哲明面前,带着歉意。作为国务院工作人员,多少知道,该死的战争,从始至终都是美国千方百计迫使中国宣战,而中国作出很多让步,包括派出曾留学美国的大使传达善意。
“威尔,我唯一希望,不会因为某些人的野心而让战争毁灭这个美丽的国家。”吴哲明随意的将酒杯放到桌上。“先生们,祝大家可以平安回国。”一名美国军官毕恭毕敬的向吴哲明行了个军礼,“吴先生,我奉命逮捕大使馆内所有非美籍非外交人员,请予配合。”
此时,罗斯福的心情颇为复杂,正像亨利所说,历史并没有教会中国在压力下妥协,在中国妥协等于卖国。中国难得让步,即便最没有诚意让步,也要予以珍惜,美国错过了与中国和解的机会。假如,当自己得知中国总理在国会发表演讲,要求国会给予他时间,同自己举行会晤,自己会拒绝吗?历史没有假如。
现在,中国总理再次在国会公开演讲,把所有责任归疚于美国、归疚于自己,是美国迫使中国向美国宣战。半个夏威夷都听到中国人的广播,天一亮,美国报纸会刊载宣战消息,其中恐怕不乏对自己的指责。想到舆论界的指责,国会的刁难,罗斯福沉思半晌,尽管心不甘情不愿,但最终还是拿起电话。
“埃德加……”挂上电话后,罗斯福放下心来,自己不再需要担心舆论,联邦调查局的权力在自己支持下得以扩大,是埃德加给予回报的时候了。埃德加对公共关系和公共舆论的掌控,是自己所羡慕和需要的。
美国东部时间晚10时30分,内阁在白宫二楼开会。罗斯福坐在办公桌后,阁员面向总统围成半圆形。会议刚开始,罗斯福便用严厉的语气宣布,“这是自内战爆发以来,最严肃的一次内阁会议。”屋内气氛随即变得凝重。“先生们,中国已向美国宣战,现在是回应中国挑战的时候了,每个人都必须明白,我们要面对美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敌人。”
然后,罗斯福用缓慢的速度宣读了他打算在明天中午向国会提交的,要求国会批准美国向中国宣战的报告,随后罗斯福和阁员一起商讨战争动员事宜。他们讨论时,作为幕僚参加会议的亨利静静的看着众人。该死的战争终于没能避免,当自己随总统返回华盛顿,就将美英的态度发回国内,国内也做出妥协,但罗斯福却认为妥协毫无诚意,竟然拒绝。
亨利想起罗斯福得知中国总理竟然在国会宣布与罗斯福举行会谈的消息后,吃惊的表情,但事态无可挽回。现在,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帮助美国赢得战争?当然不是,是及时把情报传回家中。总理的公开演讲对美国造成的冲击被罗斯福降到最低,他起用胡佛化解危机,而胡佛也明白,战争是联邦调查局扩大权力的最好时机。明天报纸上只会看到中国不顾美国的和平要求,悍然向美国宣战的新闻,历史总是如此。
11时30分, 国会领袖到来,罗斯福把中国向美国宣战的事情坦率地告诉他们。国会领袖和参议员一动也不动,总统办公室鸦雀无声,最后通牒真为美国带来战争,中国向美国宣战了。罗斯福说完,参议员汤姆.康纳利质问“总统先生,既然中国有和平意愿,并愿意协商解决问题,为什么形势急转直下?什么地方出现问题?民众迫切希望知道。”
“原因非常简单,从始至终,中国都在蒙骗美国,中国占领泰国、印度支那,面对美国警告,试图利用首脑会谈拖延时间,为其侵略作准备。我提出中国必须做出撤军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