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动员(2 / 3)
这一刻全中国数百万20-45岁男人与家人告别、集结,紧急动员令考验让中国一片繁忙。
“……从即时起共和中华与美利坚合众国进入战争状态。”端杯热咖啡的于氏航空董事长于鸿玉,异常平静的关上电视机,走向办公室。门旁坐着个年青女孩,碧眼褐发显示女孩是混血儿,西北市有几十万混血儿。“方秘书,通知各工厂,公司进入战时状态,工作按照战时预案进行。如有国防军进驻则全力配合,于氏航空无条件服从军方安排。”
于鸿玉清楚,军方很快会派人进驻公司。国家进入战时状态,凡涉及军需生产的工厂,都会进入战时状态,加强保安,闭门生产。战时状态并不能给军需物资生产工厂带来巨额利润,国防军战时采购法案规定,企业只能在成本基础上增加10.5%利润,但庞大定单将会弥补利润损失。宣战书发布后,上海、西北股票交易所重工类、军工类股票一定会大涨。
于氏航空是中国最大的客机制造企业,以生产客机、军用运输机为主。进入战时状态,于氏航空会按照许可证,生产军用飞机或直接照军事规范研制军用飞机。“是,董事长!”方秘书拿起电话传达董事长的指令。
去工厂途中,于鸿玉一直在思考空军28规范。两年前接到28年国防空军轰炸机规格说明,于鸿玉意识到于氏的机会来了,如果获得成功,于氏将跻身军品市场。尽管于氏生产的运输机一直是空军运输部队的主力产品,但中华航空却一直垄断空军战斗机、攻击机及轰炸机市场,于氏唯一的成功,就是“侦察兵”远程高空侦察机被空军采用。
“侦察兵”远程高空侦察机于两年前进入空军服役。8700公里航程、14000米升限、600公里时速,将飞机的性能发挥到极致。空军一次采购106架,用于高空侦察。
一小时后,于鸿玉进入西北市以西75公里的“绿茵工厂”,一个建在草原上的工厂,于氏航空为了制造YZ-6大型客机特意修建的大型飞机制造厂。“绿茵工厂”大门紧闭,门外站着几名荷枪实弹的国民警卫队官兵,大门后道路上停着两辆绿色军用卡车,军方已经接管了工厂。
仔细检察核实,并且得到工厂主管李耀武确认,负责警戒的军人才放于鸿玉大老板进入自己的工厂,这是《国防动员法》的规定。“董事长,半小时前,第九防卫区派来一个连接管了工厂,我们已经按战时状态的规定,关闭工厂,闭门生产,另外清退了十六名潜在敌对分子……”李耀武向于鸿玉汇报。
“除三个疑似社工分子,还有十三个工会活跃分子。战时状态好啊!他们只能无条件服从。”李耀武庆幸道。早对工会组织活跃分子忍无可忍了,战时状态可以以工厂安全的名义,把他们踢出工厂。于鸿玉轻描淡写、明贬实褒的说:“胡闹,潜在敌对分子并不是指工会,我们需要工会的支持。”
“XH-28进展如何?”于鸿玉来工厂,重点是查看XH-28的进展。中美宣战,中国更需要远程轰炸机,但H-28根本就没有能力轰炸美国,除非军队占领檀香山。“最大问题是发动机过热。”“还没有解决?”当年“蹂躏者”轰炸日本,共损失78架轰炸机,其中80%是因为发动机过热造成的。
直到战争结束三年,西北动力才解决了这个问题。早在“蹂躏者”试飞时,就曾出现过发动机过热的飞行事故,但空军急需跨海轰炸的飞机,发动机事故被掩饰起来。对日战争结束,国会曾对此展开调查,西北通用动力和中华航空支付了700万元罚金,空军有多名将领被迫退役。如果不能解决发动机过热问题,空军不可能接受飞机。
“董事长,多层星形发动机后面层次的冷却问题是大难题,因为冷却空气在前面被加热,后面冷却效果要下降,中飞也碰到同样难题。”大型机库中,停着一架原型机。于氏航空的原型机比中飞晚三个月,而且没有试飞,根本原因是怕出事。中飞XH27试飞过程中,就出现飞行28小时后一台发动机自燃现象,幸亏飞行员技术高超,在突厥斯坦迫降。
“董事长,发动机汽缸头是整体精密铸造而成,外壁散热器排布相当紧密,散热片密布,散热效率非常高,迎风面很小,最大应急功率2800马力。海军F-6就是使用这种发动机,但海军F-6不需30小时甚至更长时间飞行,最多26小时足矣,所以毫无问题。但一旦超过30小时,就有15%的机率发生自燃。”
这台功率强大的发动机,一年前刚推出,被所有人当成怪胎,两排共18汽缸,排量58.65升,令其它空冷发动机相形见绌,功率强大、安全可靠、维护方便。但自燃问题,导致不能满足28规范9600公里航程要求。于鸿玉突然想到南方动力,以制造液冷发动机闻名遐迩。
“采用液冷如何?”“液冷也曾考虑过,但液冷发动机最薄弱环节就是散热器,散热器被击中,飞机很快就会因为丧失冷却能力而坠机。气冷发动机由于没有水冷管路和专用散热器,不会因为冷却系统被击中,丧失冷却能力而挂掉。”
“要是敌人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