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几个普通人(2 / 4)
么,拿出一份报纸啪的拍到汤仁杰胸前。“看看报纸,英国佬,好好检讨罪行。”“英国殖民统治者在南洋罪行!”展开报纸,汤仁杰看到头版标题。“我不是英国人,我是中国人。”汤仁杰冲扬尘而去的汽车大吼一声。
共和30年12月22日浩浩渺渺密密匝匝长满柚木、棕榈、芭蕉、毛竹及茅草荆棘的热带丛林,天空乌云翻滚,雨水淅淅沥沥,更增添凄凉、肃杀的气氛。大雨已连下三天三夜,缅北河流泛滥成灾。静寂的雨林内,一队身披插满枝条、树叶、杂草伪装网的士兵,艰难行进。张靖远所在侦察班泡在水里行军,但他们已完成任务,把礼希到邦纽一带地形和英军布防侦查的清清楚楚。
缅印边界一带绵延的那加丘陵东部帕特恺山中,英军把营连级别的兵力逐路布防,层层设卡,使防御能尽量发挥缅印边界地形优势,复杂的山地丛林地形,仅有几条可通骡马的小径位于山涧,地型有利于防守,但层层布防却容易被各个击破。张靖远等人在地图上详细标注行军路线、地形河流及合适空投场,一直到达钦拉河和奈柯河交汇点后才返回。
侦察班一行十六人在张靖远带领下冒雨前进,雨水滴在宽大的树叶上,发出扑扑的声音,远处不时传来鸟鸣,所有人都已经被雨水淋的通透,脚上军靴更是拖着厚厚的红泥,历时一周的丛林侦察,令侦察班官兵筋疲力尽。
已经累的走不动路的李剑扬骂骂咧咧,“这种地方,也就是土著杂碎会要,还是旱季,旱季一下雨就半个月,内裤都臭哄哄的。”丛林间警戒队形左翼的战友接话道,“你内裤什么时候香过,味都能呛倒三里外的缅甸女人,幸好没碰到英国鬼子,要不然光味就把英国鬼子吸引过来了。”哄笑声在大雨中响起。
众所周知,李剑扬出自大城市,懒的出奇,洗衣服,用配给品让缅甸娘们代劳,如果没有缅甸娘们帮忙,就坚持一个原则,绝不换洗。也算是军队一奇。对战友的调笑李剑扬不以为意,嘴里却不停抱怨,“在瑞堡和望懒的家伙可舒服了,估计在吃肉喝酒,凭什么我们做侦查,这种地方根本不适合进攻。英国佬在英帕尔有几十万军队,咱们就三个师。”
一直没说话的班长张靖远听到李剑扬的话,淡淡回应道:“要是想拿国光勋章,就应该以少胜多。”被扔到缅甸北部实皆省的第39军,一个半月来,一直在进行丛林训练。工兵24师正在拼命抢修瑞堡到平梨铺的简易公路,空军工兵部队前后修建了好几个野战机场。参谋部有意以实皆为前进基地进攻印度。
汤仁杰蹲下来,在地上观察,其余人马上停止大声说话,班长张靖远轻手轻脚步提着步枪走过来,“怎么了?中国佬!”在316步兵团,“中国佬”汤仁杰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进入316团,碰到陌生人第一句话永远是:我是中国人的汤仁杰,很快就得到“中国佬”的外号,但金发蓝眼却提醒人们,他是外国人,而且还是英裔。
仔细查看脚印的汤仁杰压低声音,眼中带着一丝恨意,“脚印,是英军钦族部队的胶鞋印,中国和当地人不会留下这种脚印。”19世纪英国人在缅甸实施制衡政策,使钦族武装得到培养和重用,成为英军缅甸殖民地兵团主力。国防军解放缅甸后,钦族承认缅甸独立政府,成为缅甸联邦中的成员,但仍有上万名钦族年青人在英军服役。
一个多月来,39军没少和英军钦族部队交火,自幼生长在丛林中的缅甸人,远比国防军更适应丛林战。他们擅长山林作战,身背轻机枪爬山越岭如履平地,315团有一个连,在丛林搜索残敌时,遭遇钦族武装,如果不是军部直属机降连救援及时,差点被全歼,从而成为宣战后国防军第一支被全歼部队。
交错的脚印,在大雨冲刷下依然清晰,看来钦族人经过不超过半小时,张靖远根据脚印数量大至推算,“大概有六个人!”应该是碰到英国侦察兵,中国在侦察英军防线,英军也没放松警惕。张靖远向后挥挥手,示意隐蔽,刚转过身,一声沉闷的枪响,李剑扬后退几步,倒在地上,脖间血水喷涌。随即一连串密集的机枪、冲锋枪声打破丛林的静寂。
汤仁杰和张靖远立刻反应过来,扑倒在最近的树木后面,“有狙击手,快隐蔽。”所有人立刻扑倒在地,李剑扬躺在泥泞中,他被打中咽喉,雨水不停从他脸上流下,把咽喉中喷出来的鲜血冲到地上,淡淡的血雾洒在他身边树叶上,不一会儿,他身边就一片血红。李剑扬一只手拼命捂着脖子,发出急促地喘息,冲战友隐蔽的地方不停伸手。
“小上海,先撑住,马上来救你。马大安,快把那杂种找出来。”张靖远大声命令班里的狙击手,国防军每个班都有狙击手,通常用做进攻时干掉敌军机枪手,而在碰到敌人狙击手时,也可用做对抗主力。躲在大石后的一个战友忍不住想冲出去把李剑扬拖回来,马上被身边另一个战友按下去,“你他妈的,也想躺在那里,是不是?”
距离李剑扬位置最近的一个士兵把急救包摘下来,扔在他身上,但他早就失去了自救能力,脸色慢慢变得苍白,从指间涌出的血流速度也慢下来,周围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