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身在异国(2 / 3)
族生存而战,为保存亚洲文化和文明而战,为全世界公义和自由而战,而非谋求领土扩张而战。”老师在修道院避世,但心中对祖国的热爱始终如一,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根。中国官员离开后,南文院长进入比德修士的小寝室。南文对比德兄弟非常感激,布鲁塞尔其它修道院被德军征用,修士流落街头,圣安德修道院仍保持一方静土,全赖其功。
“比德兄弟,什么让你心境难安?”南文敏锐觉察到陆徵祥的焦虑。“中国”陆徵祥简短说道。自中国向美、英宣战,陆徵祥便再也无法做到心如止水。之所以成为修士,除妻子逝世和当年枪击外,还有一个原因是遵循恩师许景澄的遗训,“欧洲力量不在于武力,亦不在于科学,而在于宗教。有朝一日,找机会进入教会,掌握其中奥秘,为中国服务。”
陆徵祥一直铭记恩师教诲,从未忘记祖国。当祖国对英美宣战,远在欧洲的陆徵祥以木兰为笔名,向欧洲人介绍中国进行战争的正义性。“中国占去你一半的心。”南文明白比德兄弟永远无法放下对中国的怀念和热爱。陆徵祥并没有说话,伸出三根手指。南文主教明白,“中国占去你四分之三的心。”陆徵祥点点头,闭上眼睛。
当年离开中国遁入空门,除去对亡妻的思念、遵从师导外,遭受爱国青年枪击是最主要诱因。枪击事件,舆论哗然,甚至法学界都呼吁从轻处理,社会舆论一致对爱国青年表达同情,对汉奸陆徵祥切齿痛恨,谓其卖国媚敌死有余辜。学生被判15年徒刑,但中国在政府尤其是总理推动下,国内民族主义浪潮风起云涌,总理用民族复兴、复仇团结国家。
但也导致民族狂热燥动,对日战争、兰芳危机、贸易争端、美英逼迫,使国家上下陷入集体受害幻想,认为全世界和中国对着干,中国处处吃闷亏,尤其美英亡我之心不死。战争起因看似英美逼迫,实际上却是中国外心积虑,国内狂热民众,发现纤细的胳膊上稍有肌肉,就飘飘然然争取亚洲霸主,唯一需要理由而已,而英美给了中国一个最好理由。
总理被民族狂热捆绑,充其量只是战争机器上的螺丝钉,机器的发动机,不是某个人,而是整个民族,燃料就是狂热。螺丝钉操纵不了机器,民族狂热操纵着战争。二十年来,中国倾其所有发展工业,国力快速增长,拥有不逊于美国的经济力量,但相比美英等老牌列强,中国国力仍显薄弱,稍有不慎数十年苦心经营可能毁于一旦。
中国拥有不逊于美国的经济、工业,有了和美国、英国叫板的力量,但中国需要的不是占领世界,中国不同于欧洲国家需要外部市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内部市场,经济危机时,中国经济完全被内部市场拯救,内部市场膨涨使中国迅速成为不逊于美国的经济强国。中国的需要外部资源,但资源可以用金钱解决,根本没必要压上国家做赌注。
中国最重要的不是生存空间扩张,而是不断巩固成果,中美战争对中国有百害而无一利。击败英美谈何容易,即便胜也是惨胜。败,则全盘结输,数十年努力毁于一旦。胜负均是代价惨重。陆徵祥想到信中内容,当整个民族都陷入空前狂热时,至少还有一人保持清醒,或许他从不断宣扬民族主义开始,就已经意识到问题症结。
“他可以看到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后。”陆徵祥不得不承认,世界真有先知,至少他的选择向来对中国最有利。战争因狂热引发,而他本人亦被捆绑,但却竭尽全力降低战争损害,力求使中国走出当前两难的困局,他非常清楚中国未来走向。
瑞士景色秀丽的日内瓦莱蒙湖畔,坐落一幢白色两层别墅,别墅主人声名赫赫,亨利.卢斯,美国《时代》杂志创办人。一直视中国为第二祖国的亨利.卢斯,创办的《时代》杂志具有鲜明的亲华色彩,1918年亨利.卢斯返回美国,利用中国的资金资助,与同学布里顿.哈登创办《时代》杂志。
在司马主持的共和政府抓紧时机发展实业的同时,开始在全世界展开全方位外交,打造新中国形象,亨利.卢斯积极参与。长期积弱,使中国人在美、英尤其美国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并不乐观,而形象又在美国对华政策中起着微妙的作用。卢斯深知良好的,受美国公众欢迎的中国形象,对共和中国政府巨大效益,也知道树立积极形象的艰巨性和困难。
中美两国距离遥远,文化迥异,美国公众对中国的认识只能依靠新闻,而美国媒体对中国一向不重视,尤其欧战期间,战事新闻一枝独秀,来自中国的新闻微乎其微。尽管美国报道很多中国制造、中国工业奇迹的新闻,但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和评价,这给了卢斯一个机遇。
时代公司精心策划的全方位报道中国行动明显优于零散介绍,《时代》成为公众了解中国的主要渠道和权威,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时代公司灌输的中国新形象。卢斯一方面利用新颖的中国商品和中国实业奇迹满足公众猎奇心,别一方面煞费苦心全方位包装司马,将其偶像化。
二十年代中期,成为时代杂志封面人物是诸多名人争相追逐的荣耀,也成为卢斯最有力的武器。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