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未来(2 / 3)
养老金和医疗保险。
怀柔统治,成功的笼络了绝大多数捷克产业工人。海德里希的新政,几个月里就彻底瓦解捷克的抵抗意志。捷克社会各界“发自内心地拥戴,不遗余力地歌颂他。”捷克工人的“劳动热情无比高涨。”希特勒如是说:只要给捷克人双倍食物配给,不进行大规模报复、秘密逮捕抵抗成员,就可以把他们转变为帝国狂热追随者,在军火生产中投入双倍努力,当做神圣责任。捷克可以如此改造,欧洲呢?”
司马环视众人,国内所有人把眼睛盯住美国,根本不去看整个世界,似乎除美国外,都是中国的盟国,都是下九流国家,现在和未来对中国不构成任何威胁。
“欧洲已被德国占领,德国的野心昭然若揭,他们可以改造捷克,就可以改造整个欧洲。当我们为了美国,用一到两年时间准备,然后再用两至三年时间解决美国的时候,一个完成统一的欧洲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当我们和美国决战时,德国正悄悄整合欧洲力量,一个不逊于美国的德欧会瞬间出现在中国身边,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
提到德国,司马脸色非常难看,德国已成为战争中最大的变数。德皇象征、阿道夫主宰的德国远比历史上更成熟。历史上当海德里希通过改善捷克民众待遇,获取捷克人支持,通过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完全遏制地下抵抗运动时,在德国其它占领区内,盖世太保依然横行,德国没有吸取捷克的经验。
现在,没有东线战场的牵制与消耗,德国对占领区压榨较轻,比历史上更重视占领区的整合利用。捷克成功后,海德里希在捷克的经验被推广到整个欧洲,尽管成效尚未显现,但只是时间问题,那时,集合欧洲力量的德国,将会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敌人,中美尚隔万公里太平洋天险,但中德唯一缓冲地,只有俄罗斯。
“庆幸的是,国力为中国提供了保障。即便德国整合欧洲力量,也不敢轻易挑衅。同样,我们亦无能力进攻德国。但当德欧日益发展时,中国每年需要为占领美国投入200亿元军费,美国就像无底洞,在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牵制中国发展。
而为确保对德国军事优势,中国不得不投入巨额军费,累加驻美军费,国民生产总值10%-15%甚至更多要用于军费开支。一两年尚可,时间一长,军备竞赛就足以拖垮中国。”环视沉思的众人,司马再次点燃香烟,深吸一口。反对占领美国,正是基于这种担忧,以陷入泥沼的中国与整合欧洲的德国竞赛,结局不言而喻。
“国际环境对中国凶险无比。的确,如果德苏爆发战争,我们可以抛弃盟友,通过援助苏俄消耗德国力量,但单凭苏俄可以抵挡整合欧洲的德国进攻吗?直接介入,又会造成力量分散,而且失去同德国周旋的余地,毕竟,我们已深陷美国。假如真的要全面占领美国,面临的问题纷繁复杂。”
沉思片刻,孙科不死心的提问。中华革命党是国会内最强力的反对党,向来“复兴党赞同,我们就反对”。“总理,难道我们没有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能力吗?向国民承诺做何解释?”
蔡锷接茬回答:“同时打赢两场战争是共和14年兰芳危机时,国防军提出的口号,是指获取两个本土防御战场的胜利。前提是建立在本土防御基础上,通过大量杀伤入侵敌军,迫使敌国回到谈判桌为目的。在沿海,以海岸防御为主,在西南及突厥斯坦,则以陆路进攻为主,并不是同时与两个国家战争,并取得胜利。”
蔡锷回答时,司马巨汗,保持理智就那么困难吗?这些人根本没有理智。
“德美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德国陆空军战斗力不逊于国防军,如在对美作战期间,与德国爆发战争,结果不乐观,两个战场都需要国防军投入全部力量方能获得优势。假如以美国为重点,势必造成力量对美国倾斜。倾向欧洲,又势必影响美国战场。无论工业还是国力,中国尚不具备同时击败德美的能力。”
“那美国为什么可以?”孙科简直是抬杠。“很简单,战前美英两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德国人根本就没有强大的海军,德国陆军不会游泳,游不过英吉利海峡。再者,美国从未以我国为优先交战对象,美国战略重点在欧洲,强大的海军和太平洋天险使美国人可以在太平洋保持守势,换取欧战胜利,但中国与德国之间没有海洋。”蒋百里回答。
职业军人蒋百里最反感外界对军事问题指手划脚。军不干政,国防军人从来不对政务说三道四,在军队中谈论政治问题是个禁忌,甚至会导致勒令提前退役。政客可以干涉军费、通过国会对国防军实施监管,但对军事决断说三道四,就令人反感了。
“好了,这并不在讨论范围内。大家一直在问,战略重心在什么地方?太平洋,还是亚洲、欧洲?我现在明确答复。”司马打断蒋百里的话,这是第一次将完整的战略方针,摆到内阁与所有人讨论,毕竟战略方针是需要不断完善、修正的,涉及诸多方面。“战略重心不是欧洲、亚洲、北美,而是利益。”战争利益引发,只有利益永恒而至上。
“中国核心利益是什么?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