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矛盾(2 / 3)
工,会同时完成。
安家乐注视厂房中完成一半机体的庞然大物,颇感庆幸。荒谬的是,空军之所以支持于氏方案,并不是因为于氏方案先进,而是因为于氏方案很落后。29规范提出后,研制进度就一直因为技术原因而严重滞后,但空军高层对29规范寄予厚望,国防空军始终相信,只有装备真正具有洲际续航能力的重型轰炸机,才能有效威慑和打击远在另一半球的对手,赢得战争胜利。
于氏和中华提出各自方案,不同于拥有整个西北公司系统技术支持的中华航空,于氏设计符合29规范的轰炸机时,尽量利用现有成熟技术,子系统则利用空军技术部门提出的子系统规范研发。
因此在结构设计上,XH-39采用全金属结构,机身为细长圆柱体,起落架为可收放前三点式,机翼采用上单翼平直结构,尾翼为悬臂式单平尾,平尾和垂尾前缘都安装有加热防冰设备。机身前部为透明机头罩,炸弹舱在机身中部,将乘员舱分为前后两段,相互之间由机身左侧的内部气密通道连接,共设置成员16名,其中包括5名替换乘员。
采用6台上海南方动力公司设计ND-Y-6400发动机,整架飞机没有采用任何先进技术,都是成熟技术,于氏在27规范中竞争失败正是因为采用了看似先进的技术,但并未能令空军接受,此次,则吸取上次的经验教训。空军愿意投资,是因为成熟老旧技术,使公司可以在短期内制造出原型机,当然前提是完成大厂房的建造,XH-39太大了。
大到什么地步?大到整个中国甚至连翔升航空企业的巨型飞艇厂房也无法容纳。现在这个庞然大物已初露峥嵘,数百名工人正日以继夜的生产第一架原型机。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制造出新式轰炸机,工人在极其艰难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下,争分夺秒竭尽全力。工人们明白,XH-39是人类史上第一架真正的洲际轰炸机,将会为中国赢得战争的最终胜利。
厂房主管兴奋的跑过来,“安总工,第一批ND-Y-6400到了。”西北火车站仓库式站台上,全副武装的官兵来回走动,仓库内外随处可见穿迷彩服全副武装的官兵,手中拿着一种短小从未被外界窥知的自动步枪。靠近车厢位置,几十名穿白色工作服的人正在指挥叉车装卸。特殊装备、特殊人群,明白无误的显示,站台上正在进行秘密行动。
几十分钟后,这列满载士兵和装备的军列悄然驶出西北火车站,沿西库铁路向北驶去。几小时后,列车进入扎萨克省,在戈壁边缘转入一条军用专线,这里通往国防空军专用靶场,稍加留意,会发现特殊军列安全级别很高,每一个沿线站台都在之前接到警戒令。
黎明,这趟由18节客、货和特种车箱组成的满载“DF-1”和仪器、地面设备与特种车辆、发射试验人员的专列,在空军阿尔泰靶场一座简易站台前停下来,站台附近站满负责警戒的空军官兵。火车停稳后,钱学森拉开窗纱,朝窗外望去,朝阳将冰封的大地染成金色。“老师,到了。”
冯.卡门放下手中的图纸资料,向车外扫视,身穿黑色作战服的护送兵已经跳下火车,技术人员则开始指挥靶场工程人员装载仪器、地面设备,大量设备都是采用集装箱运输,使装载工作非常轻松。“这是我第十六次来阿尔泰靶场。”冯.卡门强调。科学家为军事项目服务是必然,中国如此,其它国家亦如此。15年前来到中国时,根本没想到,有朝一日会专职为军事项目服务。
15年前,冯.卡门接到中国南京理工学院邀请来华任教,当时南京理工学院创办不过4年,坐落在南京郊外紫荆山下。学院内外到处绿树蓊郁,一幢幢教学楼、学生、教授宿舍融合在浓绿之中。尽管南京理工学院是中国政府高等教育发展基金会重点投资院校,但面积远小于上海交大、南京东南大学两所南方知名大学,然而小小南京理工学院,现在却在中国华东与两校成三足鼎立之势。
南京理工学院办校理念就是小而精,小而美,是中国精英学府典范。南京理工学院强调理工结合,培养的学生既是科学家,也是工程师。博大精深,是南京理工学院对学生的要求。在中国15年,冯.卡门对中国有了深入了解,也明白中国人对发展航空事业的强烈愿望,中国人恰巧赶上世界航空大发展,中国很多方面落后世界,唯独航空领域遥遥领先。
试验成功后,中国将在另一个航空领域将全世界远远甩在身后。“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有两个,一是犹太人,一是中国人。”冯.卡门感叹。“我是第一次。”钱学森道,望着车窗外的靶场,感觉很好奇。中国科学家能够为国防服务,本身就意味荣誉。钱学森对老师充满感激。
冯.卡门年长自己30岁,是两代人。在冯.卡门身边,自己经历了“三部曲”:最初是学生,逐渐成为得意门生,接着,成为冯.卡门的助手,最后,成为冯.卡门科学研究中最密切合作者,甚至创立了用两人姓氏命名的“卡门-钱氏”公式。冯.卡门早就是世界空气动力学权威,自己在冯.卡门指引下,闯进空气动力学这片正待开发的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