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谁没有儿子(2 / 3)
,但话到嘴边还是改了口。
自私,每个人都有,包括自己,不想让儿子置身危险,但却很难开口。曾几何时,一直想给儿女最好的,但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尤其是外界关注的时候,意识到儿女亦需承担压力后,态度发生变化。他们需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父辈的荣耀,绝不是下一代张扬的资本,因父而贵的特权阶级绝不能在共和中国存在。
社会对富二代尤其贵二代的关注前所未有,任何一名高官都知道,如果子女犯错,代价就是政治生命的结束,不光彩的退出政坛。至少战争爆发后,千百计高官、富豪子弟收到征召令,几名部长子弟阵亡,多少证明共和中国不同后世。高官子女,幼年就在寄宿制公学接受斯巴达式教育,战争爆发时,绝大多数都义无反顾慷慨出征,勇于承担责任。
父辈建立的,儿子去悍卫,这是战争中最盛行的宣传口号,自己同一代人都已经老了,现在需要儿子上战场,去推广中国的价值观。父辈为了祖国强大的梦想奋斗终身,子女辈,要为中国赢得未来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安全。“如果他选择去参谋处,你会不会……”“不会,这是他的选择,不是吗?无论翰墨怎么选择,我都会支持。”
自私就自私吧,谁没私心,为国家,自己已经付出太多,如果再付出儿子,司马自问做不到。丈夫的话让陈婉云颇为惊异。陈婉云咬着嘴唇,“但翰墨他想去前线,晴儿打电话希望你能劝劝翰墨。”妻子的话让司马沉默,劝他,怎么劝?难道告诉他,“滚到参谋处,好好当个参谋。”
这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脚步踩在雪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老公司区不同西北市区,道路上的雪并没有铲除。一看到总理,赵紫勤连忙上前,“总理,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范主席儿子在缅甸前线阵亡。”“啊!是荣翔吗?”陈婉云惊的一悟嘴,脑海中浮现出那个十五六岁少年的模样,他阵亡了?“消息准确吗?”愣了数十秒,司马才追问道。
“婉云,你回家,我去陪陪鸿飞。”范宅客厅内挤满听闻消息的好友。“荣翔转送途中不治,时间是5日下午6时12分。”闭着眼睛的范鸿飞一言不发,静静闭着眼睛端座在那。昨天下午6时12分,好像自己也是在那时感觉胸闷的透不过气来,难道这就是父子连心。望着表情呆滞的范鸿飞,客厅里诸人鸦雀无声,安慰,并不能抚平范鸿飞失去独子的伤痛。
“爸,我们不能置身事外,当年你和叔伯们辛苦创业,挽救国家于危难。你们那一代人能付出牺牲,不辱使命,我们这一代人亦是同样。”“但你只有18岁!”“忠烈祠还有14岁的烈士.”“你有大学通知书,可以缓期服役。”
“当年西大多少人退学服役,你们成天说保卫祖国是公民神圣的责任和义务,但轮到自己的儿子,就推三阻四。爸爸,战争爆发后,高官子弟成为瞩目焦点,人们关注高官子弟会不会像普通人一样服役。在公学,老师告诉我们,我们的责任,并不是成为未来的领袖,而是成为未来的公民,公民最高职责是什么?是保卫国家。”
沉默良久,范鸿飞睁开双目,环视客厅里的亲朋好友。“军人能战死沙场,是至高荣誉。”范鸿飞强压痛苦,以至发音都不甚清晰,但依然强撑着。职务让自己不能显露太多的悲伤。
“荣翔能魂归忠烈祠,荣哉幸哉,作为荣翔的父亲,我只希望他能走的安祥,没受太多痛苦。方队长,帮我发电报给上海娘家的内人,告诉她,荣翔光荣尽忠,魂归忠烈祠,我很满足,看开些。另外发电报给山东老家,告诉他们,荣翔回家了,请族里长辈安排墓位。”
范鸿飞强忍泪水挥挥手,一人朝楼上走去,曾经挺直的脊梁微微弯曲,每一步都异常艰难,甚至双腿都在不停的颤抖,一旁的仆人准备搀扶,却被他推到一旁。“走吧!让他一个人静一静,谁能没有儿子。”望着范鸿飞的背影,穆藕初摆摆手示意大家离开。谁能没有儿子?屋内众人神情一黯,范鸿飞的独子不是第一个,但也不是最后一个。
共和中国不同于中国任何一段历史,达官显贵子弟有着比他人更多的优势,但优势也意味着责任和义务,他们中很多人自幼年时就是整个社会舆论的关注重点,记者们的镜头对准着他们,民众的眼睛盯着他们,而总理对此更是极为关注。
“共和中国的优越在于给每个中国国民公平的“中国梦”。一个人可以通过奋斗,得到成功,而不是依靠父辈蒙荫垄断成功,父辈的成功不意味子女的特权。如果在一个国家,出现依父辈蒙荫享受特权、垄断成功的太子党,就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倒退,共和精神的沦丧,我们可以用自由、平等、冒险、公平的机会来诠释中国梦。”
二十年前,总理曾就子女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因此,在强调凭借个人奋斗获得成功、赢得幸福的中国,监督官员子女和监督政府官员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工作之一,环境压力迫使他们必须做出正确的决定,任何失误,代价可能会令他的父亲只能以辞职回应民众的不满。
经历数千年封建统治的中国,建立公正、平等的社会,除去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