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英帕尔(2 / 2)
横扫印度。“必须夺回科希马城。”蒙巴顿决定用集结于迫马普尔的第2师和第2师,夺回科希马城,重新打通迪马普尔至英帕尔的交通线,解救困于英帕尔的四十万精锐。
科希马城外丛林密布,在贾伊尔山山脊反斜面密林间,布满散兵坑,有几道简易交通壕连接火力支撑点。山脊正面,布满密集的弹坑,茂密的丛林被夷为平地,绿军装尸体横七竖八,雨水混杂血水从山上流下。反斜面散兵坑内,浑身泥污的官兵抱枪坐在坑内闭目养神,医护兵不停在散兵坑间奔跑,收集急救包。
“坚守,即使战斗至最后一人,也不得后退,国防军荣誉将由第6山地步兵师悍卫。”边从观察哨眺望山下隐于丛林间88毫米大炮,边想起长官严令。英军第2师对科希马城狂攻了12个小时,数以万计的英军在大炮、坦克掩护下,不断向城外制高点猛攻。三天全歼一个澳大利亚旅、击溃一支英印师,夺取科希马城的第6山地师已锐气尽失,伤亡惨重,重火力只有缴获的88毫米野战炮。
缺少重火力支援、空中支援,第6山地师却要抵御来自迪马普尔和英帕尔两个方向的疯狂反扑,坦克、火炮、飞机,为了夺回科希马城,英国人已不惜代价。又一阵猛烈的炮火破空而至。“英国佬,到现在还没学乖。”炮弹从中国阵地掠过,在后方丛林爆炸,敌军优势火力无法对反斜面工事形成有效打击。
机枪组在一株至少百年树龄大树树根下修筑了工事,尽管高达数十米的大树被炸的只剩下数米,但树根下的机枪组却毫发未伤。闭目养神的机枪手被爆炸声惊醒,抖擞精神,大喊:“英国佬要冲上来了。”机枪手紧握维克斯机枪,兴奋瞄准山腰下蜂拥冲锋的英印军。机枪是在科希马城缴获的,为节省弹药,6师一律改用维克斯机枪,尽管维克斯机枪笨重,但水冷机枪阵地防御比26式通用机枪更合适。
英军第2师短短十数分钟,暴风骤雨般打出近万发炮弹,猛轰国防军山顶工事。然而,当英印步兵信心十足的喘着粗气爬上山腰时,却遭到国防军交叉火力无情扫射,英印军一批批躺在血泊里。机枪枪管发烫,暗堡内满是机枪的水蒸气。点着导火索,窝在弹坑内的印度士兵举起数米长的竹杆,将杆头炸药包贴在地堡上。一声剧响,地堡被炸飞上天。
疯狂扫射的战士被埋葬于地堡,突破到山腰的印度士兵不断用绑在竹杆头的炸药包爆破山腰地堡,更多地堡则在英印军引导下,由山下坦克平射炮摧毁。山腰处的交叉火力顿时稀疏,山腰防御岌岌可危。一批第六营官兵通过交通壕进入山脊间一道隐蔽战壕。上百支六式自动步枪和26式通机枪组成的交叉火力将山腰处立足未稳的英印军击退。
反斜面榴弹机枪发射的榴弹,雨点般落入英印军中。榴弹机枪是压制集群冲锋最有力武器,豆粒大小的弹片如死神镰刀,横扫一切生命。于此同时,山顶观察所无线电员拿起步话机,向科希马城炮兵阵地报出敌军坐标。第6山地师只能依靠缴获的数十门88毫米火炮提供火力支援,但充足弹药,火力差强人意。
几十秒后,密集的炮弹落在英军进攻部队头顶,准确炮火象大堤一样阻扼了潮水般的进攻。付出近千人的伤亡,攻势再次沉寂。黄昏,绵绵细雨变为倾盆大雨。大家没有胜利的欢呼,沉默的望着阵地前,堆积如山的尸体。寂静的暗堡内只有维克斯机枪水冷管内沸水喷出蒸气时的滋滋声及战士喘息声和哗啦啦的雨水声。
丛林腹地的英印军第7师五旅旅部,斯托普福德少将神情凝重。尽管攻势受阻,但斯托普福德少将却没有一丝不满。第7师官兵已竭尽全力了。但科希马一日不下,迪马普尔至英帕尔交通线就无法打通,英军危在旦夕。无论如何必须夺回科希马,蒙巴顿曾下严令。不计代价,指多么惨重的伤亡都可以接受。
“大家打的很好,中国人利用地形抵销了我军的对优势火力。主力部署于炮火无法威胁的反斜面,正面以少量警戒兵力配机枪暗堡,利用交叉火力给予我军重大杀伤。现在,最好办法是绕到背后,形成合围,从后方打击。”斯托普福德少将手指地图上的贾伊尔向在座军官介绍。
进攻受阻不只发生在贾伊尔,在加里松山,双方同样展开混战,进攻的33旅为争夺每一码土地,都不得不付出数十人伤亡,只取得两个立足点, 33旅和守军战壕距离不过百米,随时有可能被中国人夺回。
“长官,大雨倾盆,贾伊尔山四周丛林密布,高达数百米到千米,山路泥泞溜滑,无法攀爬。中国人在环科希马城群山间构建有良好的防御体系,冒险迂回,有可能全军覆灭。”“我们面前只是没有重武器的山地兵,用重炮撕开山下防线,从这里。”
斯托普福德少将在地图上指示迂回路线,是一个溪谷。相比完善的制高防御,中国人兵力不足、重装备不足,谷间防御薄弱,为英军制造了机会。“把105旁遮普营派去,他们善长丛林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