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就那么干吧(2 / 3)
再现自然山水为核心,把建筑和自然巧妙结合在一起,形成似真似幻,有天人合一之感的总理花园。花园卵石小径下,司马右手夹根香烟,穿软底布鞋来回踱步。富氧的新鲜空气和人工溪流、小瀑流水,鸟鸣(鸟是从特意设立的鸟窗进入),即便心情再恶劣,置身其中,心情也会很快好转。
但现在,置身其间已一个钟头,司马心情依然恶劣。双眉微锁,盯着脚下鹅卵石。过去,司马闲情时,思量漂亮鹅卵石是那个省提供的,当年国务院大厦修建,每个省,都送来了一些当地礼物,如:少量建筑材料、树木、花草,对此国人并不觉有扰民之嫌,这代表宇内归一。鹅卵石有的来自长江,有的来自珠江,也有来自黄河的。
现在,司马却没有闲情逸致,眉头紧锁,疯狂抽烟。熟悉司马的人清楚,司马表现出面对棘手问题时特有的神态,他正陷入紧张思考中。距离总理十数米,隔一片假石,看到总理如此模样,一名特勤局特工和同事交流一个眼神,两人都读出对方想法,总理被什么问题困扰。
特勤局特工此时也很放松,在庭院中非常安全,周围有厚厚防弹玻璃窗和防爆墙,顶楼狙击手使得身处其中的总理不可能有任何威胁,但念头仅仅一闪而过,随后两人还是和过去一样,同总理保持视线距离,保持一如既往的警惕。
“要开始了。”小桥上司马看着小溪中花花绿绿绵鲤,喃喃自语。三小时前,得到情报,刚开始还算高兴,但慢慢却……对于日本司马绝无一丝好感,对于美国感情复杂。计划顺利进行,应该为中国除一大敌而欢呼雀跃,这是自己一直努力的,日本、苏俄必须不计代价除掉,清除对中国威胁,但美国只能通过另一种方式,剪除未来对中国形成威胁。
即将或者已经在瓦胡岛檀香山上演的一幕,只是计划中必须的部分。曾经,列强为利益可以牺牲中国,现在就让他们去牺牲吧!只是取回一丁点利息而已。尽管心中理直气壮的劝慰自己,但只要想到老照片中扬起的武士刀和刺刀上挑起的婴儿,在对日本人恨意加深一分的同时,却又不能不去同情檀香山平民。平民何罪?
“死道友,总好过死贫道。”深吸一口香烟,司马喃喃自语。美国人死活与自己无关,或许有道义上的责任,但中国人命比美国人命精贵,死美国人,总好过死中国人。可以想象,一旦日军占领瓦胡岛檀香山,必定发生大屠杀。几十万平民惨遭日军杀戮,美国人会惊恐,接着会歇斯底里,美国民众的仇恨,会迫使美国调整战略重点,日本将取代德中成为美国生死大敌。
为了平息民众愤怒和回应日本大屠杀,罗斯福即便100个不愿意,也只能暂缓对英国支持力度,把击败日本作为第一战略目标。一旦美国暂缓对英国的支持,中国就有了火中取粟的机会,以邱吉尔典型的帝国机会主义信条,他会寻找一切帮助,只要击败纳粹,中英两国也许有可能在美国之前达成和解。
“让邱胖子咽下这口气倒不容易。”想到邱胖子,司马不得不承认,那厮远比自己想象的更倔强。情报部门曾经通过第三方向英国递出橄榄枝,但那厮像拒绝希特勒一样拒绝中国,甚至称司马是不折不扣的恶棍,而且说:结束战争唯一方式,就是以英国军队再次征服中国为终点。
与邱吉尔的强硬形成鲜明对比,美国人对和谈表现出浓厚兴趣。不过美国能接受的和平,对中国等于屈辱投降。撤出东南亚和印度,至少撤出除法属中南、泰国、兰芳外的英、美殖民地。如邱吉尔不能接受日不落帝国毁于中国一样,中国同样不可能接受回到起点的和平。几十万美国人的血一定能让罗斯福清醒。
尽管心理负担依旧,但想到希望的战略格局形成,司马心中十分高兴。即便美国现在将全部力量用于太平洋,两年内,美国都不可能对日本取得压倒性优势。美国会意识到,击败日本只有一个选择,就是接受现实,接受中国控制亚洲的现实,否则美国根本没有击败日本赢得战争胜利的希望。
只有生死大敌,才会让美国放弃成见。就像邱吉尔为击败德国,不断向苏俄示好,邱吉尔远比自己更厌恶苏俄,但现实令邱吉尔选择妥协。日本人将会用屠杀,成为美国生死之敌。发生在檀香山的屠杀,会让美国人牢记百年,也会彻底毁灭日本,毁灭欠下中国数百年血债的宿敌,但最终获得日本的绝不会是美国。
如果计划顺利,美国付出数千亿美元军费、牺牲数百万人后,得到的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当脑海中冒出这个字眼时,司马眉头紧锁,隐隐担心,从共和5年开始,自己就不断玩火,但愿此次能成功,除成功外,中国别无选择。要么战争之后,世界沦为美国经济殖民地,要么成为中国经济殖民地。
“干脆……”想到计划承担的风险,司马忍不住又动了那个念头,实在不行就抛开所有顾虑,和美国打一场你死我活的全面战争。“赤脚的不怕穿鞋的。”念头刚兴起,司马忍不住冒出这么一句话。
自从有基业后,就变得不敢冒险,抛开技术优势,打俄国是借革命之势,打日本是借关东大地震,中国向来柄持借势而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