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诠释(2 / 3)
机,股市在很多人眼中根本就是吃人的老虎。自由债券最好、最省心,但发行量远低于市场吸纳能力。职业金融投机商李历清同样关注国内股市过热问题,自由债券无法吸纳民间闲置资金,是导致股市过热的重要原因。
“国会已批准增加780亿华元自由债券。”“不是新闻,加上这笔自由债券,总发行量是2890亿华元,国人爱国之心可见一斑,绝大多数人还是认为投资国债稳当。”李历清忍不住感叹。在中国,战争时期购买国防债券一直被视为爱国表现,在此次战争中,自由债券亦被赋予同样意义。不过,相比八千亿存款总额还是太少。
喝茶时,李历清感觉老朋友言不由衷,西储是国债代理商之一,但显然没必要与自己谈论这个问题,难道……“这是第十三期自由债券,也是最大一笔。”留意到朋友的神情,罗子明意有所指。“分析人士指出,国务院准备大干一场,是不是?”“朋友告诉我,今年政府原本不需募集如此巨额国债,这是国务院、准确说是总理办公室要求国会通过的,你知道,总理的意愿总会有人帮助达成。”
李历清才明白罗子明在债券问题上扯来扯去的原因,难道知道内幕?不对,西储虽是总理产业,但却令不少官员避之不及,总理并不是通行证,反而是负担。“打不打仗我不知道,但债券必定与军事行动无关。”“你意思是……”李历清直视罗子明。国会通过这期国债后,李历清同样怀疑国债用途,一方面通过时机是德国驱逐中俄慈善救济机构,二是美国新一界总统宣誓就职,托马斯.杜威总统就职演讲中透露出异样信号。
国会通过巨额国债前,就有消息称,外交部在伊拉克等地频繁秘密会见他国外交人员。尽管消息没印证,但还是非比寻常。突增国债、中德关系骤然紧张、美国新总统信号,诸多事件在李历清脑中连成一条线,但线之间又缺少必要联系。“与军事行动无关,会是……”突然李历清恍然大悟。“难道……”“十有八九,准备好了吗?机会来了。”
司马始终不能适应国务院总理官邸眼花缭乱的枝状吊灯、封闭空间,全副武装的海军陆战队士兵。司马更喜欢北郊庄园,即便离此三条街区的宅子也比此处舒服。但每天仍得去办公室上班。
今天,司马进入办公室时,大家能察觉总理心情不错。走在地毯上步履轻盈矫健,甚至非常难得的与职员开玩笑。“瞧你们,估计又熬一夜,赶紧抓紧时间休息一下。”经过作战室,碰到一名年青军官正端着空咖啡壶走出来,司马兴高采烈的关心,参谋顿时手足无措。
“总理正在和内阁成员开会,心情很不错。”舟冠升走进总理办公室外休息室时,总理办公室一位与其熟识的女职员边倒茶边提醒。很多官员都很在意总理心情,以便汇报时注意。
“美国政策是和平的,尽管被迫卷入战争,但在战争中,我们更明白自由与信念的重要性。同样,我们尊重所有国家,无论大小,还有民族权利与尊严。我们永不容许由侵略者所支配和和解主义者赞许的和平。在战争中唯一任务是悍卫自由,属于我们的自由,第一要务是击败日本,不计代价与牺牲。”司马挑重点朗读托马斯.杜威就职演讲。
“尊重所有国家,无论大小,尊重民族的权利与尊严。新总统的上台,美国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注意到这些字眼了吗?”司马喜笑颜开指着“民族”这个词说:“这是美国第一次提到这个词,意味托马斯准备彻底放弃殖民地利益,这是中美之间最大分歧,不是吗?”“总理,只是个,模糊不清的信号而已。”
中美停战,大多数人仍然感觉将信将疑。尽管罗斯福去世,副总统曾派人与中国接触,但美国坚持,中国必须无条件从菲律宾撤军。这一直是双方最大分歧,即便美国作出不会向菲律宾派驻军队的承诺,国会也不可能接受“屈辱”条件。“少川,你觉得呢?”司马兴高采烈的问顾维钧。杜威宣誓就职前,外交部与其私人代表进行接触,而且,颇有进展。
“尽管中美在亚洲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在维护欧洲殖民地利益和维护本国利益之间,托马斯会选择后者。”顾维钧的回答其实毫无意义,罗斯福亦有与中国结束战争的愿望,但利益差距太大,和平进程缓慢。“但,托马斯比罗斯福、更希望结束战争。”“托马斯认为,中美战争是“罗斯福诡计”,现在中美唯一分歧就是菲律宾和澳大利亚。”司马笑道。
心情之所以不错,并不只是因为托马斯的就职演说,更重要是托马斯和其班底大半是孤立主义者,政治信仰决定了美国会主动结束“错误”战争。
“而且,檀香山是美国人无法消除的痛,托马斯希望与中国达成进攻日本本土的谅解,同时,希望借助中国力量击败日本。以前,是我们想结束战争,现在却是美国想结束战争,可以使我们在谈判桌上取得更多优势。”内心深处司马对罗斯福提前去世深感庆幸。
罗斯福去世让美国失去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他一手搭建的有利美国的战后格局,很快就会随托马斯的上台遭到毁灭性打击。人在政在,人亡政亡,在美国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