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沾满血的手(1 / 2)
经过攻击机肆虐,原野上,被击毁的卡车和坦克的残骸浓烟滚滚。调皮的坦克驾驶员操纵56吨24式癸型坦克压过一辆被遗弃的苏联T60坦克,发出金属扭曲断裂声。“妈的,苏联坦克像铁皮焊的。”旁边的中国士兵嘲笑道。重型坦克连从步兵营驶过,地面都在颤抖,趴在车头上看地图的李莫丘有明显震颤感。
不过很快噩耗传来不,“长官,燃料耗尽了。要么按计划向梁赞前进,在半路上抛锚,要么停下来等待燃料。坦克耗尽燃料,只能变成固定炮台。”前面就是梁赞,梁赞后方就是苏联心脏莫斯科。战争以来,国防军按照预定路线高速推进,并不与对方防御部队纠缠,而是迅速占领重要工业区、交通枢纽等,从根本上破坏苏俄工业、战争潜力。
国防军大纵深作战是以彻底摧毁对方战争潜力为目的,比德国“闪击战”更具威胁。这种战术需要数量庞大的装甲部队和兵员,只有实力雄厚的大国才玩的转,连德国都无法保障其实施。大纵深进攻,需要步、坦、炮、工及空中力量联合作战,突破口打开后,要持续不断进攻。往往以多兵种联合部队为第一梯队,以装甲部队第二梯队。
大纵深进攻兵力不必消耗在防御上,攻击犀利,突破目的是完成战略合围。机械化部队进攻几百公里,后勤保障要求极高。但现在,恶劣的交通条件导致进攻部队将后勤保障部队甩在了身后。“长官,师司令部要求停止进攻,等待燃料。”李莫丘上校和部队在一个地图上没有标出的荒村停下来,与主力、后勤都失去联系,只能等待。
在苏维埃集体农庄办公室中,地板上留有一滩新鲜血迹,尸体刚从屋子里抬出去不久,满地散布撕碎的报表和零乱的账册,一把俄国刺刀扎在墙壁朱加什维利画像上,显然是有人发泄心中不满。李莫邱坐在桌子前,俯身注视地图。“梁赞不知怎么样了?”几十万人口的梁赞成为一路高歌猛进的国防军碰到的第一块硬骨头。
进攻最初四十天,红军一触即溃,上百万红军投降。但在所有人以为红军即将崩溃时,红军出人意料重拾勇气,抵抗日趋激烈。如同与德国战争一样,中俄联军早期进攻比德国人更顺利,但现在碰到的钉子却比德国人更硬。在下洛莫夫,李莫丘以全歼苏军362步兵师为前提,方才夺取那座人口不过万余的小城,全师减员千余人,类似战斗频繁出现。
“红军崩溃并未发生,而且日趋顽强,各部队需做好苦战准备。”集团军司令部将通告发到连级,避免部队因轻敌遭受不必要损失。“梁赞,梁赞。”李莫丘念叨,跃跃欲试。梁赞难以置信的抵挡住国防军一个集团军五天强攻。“梁赞绝不能成为喀山。”
赵上兵已不记得第几次踏进这栋形同废墟的建筑,密集的火舌从楼梯上方向下扫射,他钻到台阶下躲避,靠水泥墙壁大口喘息,震落灰尘掉进衣领,混和汗水在身体上留下一道道灰迹。赵上兵所在营与苏联人已经这座位于城市边缘的工厂,进行三天两夜的争夺,此时仍有继续,白热化的巷战极大的消耗了大家体力。
此时没人再诅咒该死的胆小鬼让大家没有机会夺取荣誉。如果还有选择机会,所有人宁可让俄国人再次变成胆小鬼,该死的人放弃抵抗多好。如果苏联人愿意投降,所有人都会非常乐意自掏腰包给他们20甚至100卢布。窗户不是被震碎就是被砸碎用来摆放机枪,进攻的国防军官兵匍匐在碎玻璃、砖块和尸体上。
太阳暴晒下,尸体散发出恶臭,并布满苍蝇,但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了。甚至在躲避苏联人扫射时,不慎滚压上一具尸体,白花花蠕动的蛆虫爬到身上,也不会有任何不适,高强度巷战中,没有人顾忌恶心,大家更希望活下去。火力掩护下冲上台阶,赵上兵涌动嗜血的狂躁,疯狂扫射中,苏联人的尸体不断从楼上跌落。
在机枪和榴弹枪压制下,苏军火力逐渐衰弱,这是没有经验新兵易犯的错误,未受正规训练的苏联人,根本不知道如何节省弹药,更不知道如何发挥优势,只是一味扫射。赵上兵率领一个排,攻入大楼,几次短暂交锋,再次轻易的将俄国人逼退到楼顶,那里是死地,有经验的士兵绝不会选择撤向无路可退的楼顶。
撞开顶楼安全门,赵上兵扣动扳机瞬间,映入眼睛的是一张惊慌但坚定的面孔,年青的出奇,只有十来岁也许更年青。枪声响起,年青人倒在楼顶上。楼顶尽头,一名年轻的苏联士兵高呼口号从楼上纵身跃下。赵上兵对此视若无睹,顾不上被子弹擦伤的手臂,在天台展开国防军军旗,宣告国防军再次占领这里。这是第几次在同一楼顶上升起军旗,谁也记不清了。
“只是一群孩子。”看着楼顶安全门前被战友军靴践踏变形的尸体,赵上兵第一次近距离打量敌人,只是个孩子。“该死的,如果让老子找到朱加什维利,非他妈的把他活刮了。”愤怒的战士咆哮发泄怒火,没有人愿意向孩子开枪,可一星期中,大家不得一次又一次向年幼的孩子开枪。孩子未经过训练,但却不妨碍用冲锋枪扫射“侵略者”,犹豫代价是丧命,血的教训告诉大家,不能心慈手软。
“兄弟们,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