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新世代:代号Shero》(5 / 5)
通的顺畅和高效,一旦你开始反复、挑剔,好了,等着吧,完工时间肯定还要再拖——像是《魔戒》、《阿凡达》等大片,后期特效制作都是以年来计算周期的,而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的大片风险越来越大的原因,特效拖慢了整个电影的制作进度,也使得影片上映时的风险增大,回款速度更慢,让更多的小电影公司不敢轻易涉足这个领域——其实就是六大,对于前期成本越来越高的趋势也是叫苦连天。
而这样紧张的特效制作周期,也是对导演提出更大挑战——卡梅隆做《阿凡达》的时候删减了大量已经制作完成的特效镜头,这也是导演们梦寐以求的待遇:对着完全制作好的特效镜头进行剪辑,这样自由度当然更高一些,可现在,大梦浪费不起的不是经费,而是时间,乔斯必须在每一天拍摄之前就非常精确地想好自己要拍什么样的镜头,在这个镜头里需要什么样的特效,在拍摄过程中控制好演员,不要出现突发的加戏、减戏,当然对于故事线的调整更是不可容忍,这部电影最开始想好是什么样的,到最后拍出来就必须是什么样的,如果乔斯的控制力不足,拍得反复、犹豫,那么《代号shero》肯定只能跳票,而跳票对于一部没有品牌积淀的电影,是非常沉重的打击,当年卡梅隆再三跳票《泰坦尼克号》的时候,这部电影遭遇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唱衰,而要说起积淀,现在的乔斯距离当年的卡梅隆可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对于电影这种需要创意的行业来说,宽松的环境几乎是一种必须,整个工期设计得这么紧,也是业界不看好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对珍妮来说,这么做也是有战略意义的:她不想把这部电影推到2011年上映,如果那样的话,2010年她就没有商业片了,而且在2009年好不容易塑造起女权icon的形势下,他们最该做的是趁热打铁,而不是等到这个概念退烧再去炒作,那样姿态会有些难看。再者,她也经历过一次这种连轴转的制作——《加勒比海盗1》就是这么做出来的,这部电影的特效镜头并不少,但从开拍到上映也就是8个月的时间。
吸取《海盗》剧组的成功经验,珍妮对乔斯的创作采取全盘接受的态度,在剧本阶段,她参与度极高,和乔斯频繁讨论,确定了整个电影的基调,但当开始拍摄以后,她就完全闭上嘴,成为辅助者的角色,任由乔斯去临场发挥,绝不会随意发表意见,干扰他的思路,同时亦保证自己和扎克瑞等主演的表现在水准之上,尽量一个镜头都能一次过——在这点上,扎克瑞的确是个惊喜,只要头一天的读剧本会上找到了状态,第二天他只要稍经排练就能一次通过,这让整个剧组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每天用在拍摄场地的工作时间其实不多,大家有充裕时间和精力开读剧本会,而乔斯也可以仔细地构思、审阅第二天的分镜头剧本和特效制作表格,总之,整座机器就像是上了润滑油一样,运转得极为良好,甚至可以说是游刃有余,这也让剧组成员的干劲更足,大家都有种‘我们正在制作好片’的感觉,而虽然对于大部分工作人员来说,不管拍的是好片或烂片,拿到手的钱其实都差不多,但奇怪的是,即使是一个场务,他在为一部好片打板时,声音也确实都会更洪亮一些。
至于珍妮,她的状态就更不必说了——出演凯莉这个角色,对她来说已经甚至都无需动用金手指了,虽然为了拍摄打戏,她还是得勤快地往健身房跑,每天的行程也都拍得满满,但比起往年在拍摄状态下必然的压力,这一次拍摄对她来说,的确可说得上轻松愉快——毕竟,她的上一部电影可是《梦露》……打戏又算得了什么?在拍过那部电影之后,这种无需‘动脑’的角色,简直都算是福利了。
“对,如果从这边迎面过来的话,应该会是个很酷的镜头,会有些冒险,但我们明天可以拍一遍试试看。”和乔斯一起对着分镜头板指指点点,布置好了机位,还没到下午五点,一天的活就已经结束了。把分镜头板交给摄制组,让道具组去准备明天的布景以后,珍妮和乔斯道了再见,走向了健身房:锻炼两小时以后,再花上两小时跟进洛杉矶的公事,看起来她今晚有望在晚上10点结束工作,做一下较为麻烦的每周保养——
打开手机,珍妮一边走一边刷着未读邮件,拇指在屏幕上划了好几下之后,她突然顿住了脚步,挑了挑眉毛,偏着头沉思了一会,这才打开拨号页面,给切萨雷把电话拨了过去。
“我下工了。”那边一接起来,她就用熟稔的口吻说道,“已经看到邮件了——迪士尼是真的买了《火星上的约翰.卡特》?他们已经对外公布了吗,还是你拿到了内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