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三章 婚事(4 / 10)
早上起来什么不做,洗漱之前先吐一回,早饭吃得清淡,上半晌补一顿点心,中午一般还要吐一回。晚上说不准,有时候晚饭时害喜厉害,有时候是临睡时觉得难受。
虽然难受,但是有规律。而且虽然吐得厉害,可是吃下去的东西也不是一点儿用处都没有。虽然吐,可是她人并没有瘦,脸色也依旧红润。孟太医的说法是,只要吃下去的东西有一部分能克化补养在身上了,吐一吐也没什么,完全不用开药方来压制缓解。须知是药三分毒,怀着孩子的人,药能不吃最好不吃。
潮生自己也是这个意思。
屋里头服侍的人也都训练有素了,捧漱盂的,端茶的,拿面巾的,各司其职有条不紊。
倒是李姑姑那边儿,高龄孕妇最近的情形也不怎么乐观。李姑姑被身体变化折腾的脾气暴躁,胃口大减,再加上害喜的缘故,日子过得磕磕绊绊吵吵攘攘,何勇现在可以说是二十四孝的好丈夫,就算现代那些三从四德五好老公都未必及得上他这么耐心细致。
能不细致么?媳妇岁数不小了,还头次怀孕。习惯万事皆在掌握的李姑姑这会儿连自己的身体状况都掌握不了。
她是伺候过怀孕的人,可是这伺候旁人和自己怀上,完全是两回事啊。
潮生还得倒过来宽慰她。
“姑姑莫要急躁,这女人怀孩子,都是这样的。再过些时日就好了……”
潮生这话并没有说错。
四五个月的时候,孩子就会在肚子里动弹了。
那动静起初很容易被忽略,一开始孩子的动静很轻微,就和肠子消化蠕动的感觉一样。但是越往后,那种感觉越发清晰起来。
潮生正听许婆婆说话,就感觉肚腹间有轻微的动静。
象是调皮的小鱼吐了个泡泡,噗噜一下滑过。
她手轻轻按在腹部,微微一笑。
一种满足的感觉从胸口向整个人蔓延开来。
感受到新生命,就知道自己不是白白的吃苦受罪,这些付出都是有回报的,是值得的。
天气一天天热起来,孕妇依旧不能贪凉,冰是不能用的,偏偏这时候又比一般人要怕热。汗淌个不停,潮生眯起眼——京城的夏天闷热,潮湿,多雨。她有些怀念别庄的生活。虽然她在那里待过的时间不长,但是那里安详宁静,绿荫处处,溪流潺潺……
可惜四皇子分身乏术,她自己也怕车马劳顿会影响到孩子。
“对了,十公主的婚事,可能快要定下来了。”潮生虽然深居简出,但消息依旧灵通。
许婆婆对十公主的印象很深。
“哦?是哪家的少爷?”
公主们都更想留在京城,即使外地的人家条件更好些,也没有留在京城的吸引力更大。
潮生理解这种心情。
要是能有选择,谁不希望和娘家离得越近越好?嫁到外地去,人生地不熟的,不说生活上适应不适应,心理上就先受不了。
“一家姓霍,另一家姓李。”潮生说:“霍家是公侯勋贵之家,李家一门都是读书人……两边算是各有千秋吧。”
许婆婆说:“公候之家虽说体面,规矩大,人也多,这日子过得累心……”
是啊,从实用角度考虑,李家也许更合适。
反正不管嫁谁,都是先结婚再培养感情——公主们的婚姻,不管内里幸福不幸福,大面上总要过得去。
潮生是过来人了,考虑角度从实用出发。李家人口简单,没有那么些盘根错节的关系,也没有大家族里那么些污糟事情。好吧,纵然有,也会少得多。
但是其他的人,象皇帝,寿王,或者十公主自己,大概都会觉得公候之家更配得起公主的身份。
——————————————————————
二月开始啦,求保底月票。。么么么~~~
第二六五 亲戚二
含薰有两个哥哥,不过从前逢着荒年的时候饿死了一个,只有这一个平平安安长大了,娶妻,生子。这一回他们夫妻来探亲,把儿子也带了来,孩子没大名,在乡下就柱子柱子的喊着。乡下孩子,平时在田间野跑惯了,脸晒得黑黑的,头发黄稀,豁着牙,来城里走亲戚,他母亲已经尽力的把拾掇得体面些,可是没用。这孩子没一会儿就把自己弄得跟泥猴儿一样。
对这个漂亮得跟画儿上画的人一样的姑姑,柱子没有多深的印象,她和爹娘一起哭,还问他叫什么名字几岁了,柱子都不吭声。她还给他两个叫锞子的东西,不过被他娘给拿去收着了。他印象最深的就是王府里有那么多好吃的,肉尽着吃,点心更是。头一天他把点心吃了大半盘,剩下的实在吃不了,可是又不想让那些人再端走,于是他把桌上盖的那块布掀起来,点心倒在里面,系了起来揣在怀里。
他这么干的时候,门外面的那两个人都看见了。
然后他娘又教训了他一顿,说他小家子气,丢了他姑姑的人。
柱子一点儿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