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目的(1 / 3)
于老太太使了人来,请于钧和红裳到于府去议事。
红裳一听来人的话,便知道老太太请他们兄妹议什么事——能议什么事儿?绝对是于钧的婚事。
赵一鸣听说以后,对兄妹俩都千叮万嘱了一番,才放他们兄妹去于府了:如果不是家中有事,赵一鸣一定要跟去的——他不放心于家的那些人。
赵一鸣前次听于钧说过他们兄妹以前在于家的生活后,他对于家的人没有一丝好感,只是红裳没有对他说过于家半个字的不好,他也不好表现出对于家的不满来。
红裳和于钧只有一个事儿不明白:于钧的婚事,为什么要叫红裳去呢,她可是妹妹——就算她做得了于钧的主,但却于礼法不合,所以她是不能代于钧做决定的。
于家人早就在等,看到兄妹二人来了,就有人上来请安,引了二人时府。
于家老太爷和老太太都等在大厅上,于家其他人却不在,这倒是极新鲜的,只要事关红裳和于钧,于家人都是一起出现的,今儿倒破了例。
红裳和于钧对视一眼,进厅中草草同二老见礼:就算二老再有不是,他们也是父母,所以兄妹二人不得不同他们见礼——不然,就是他们的不孝。
于家二老看到红裳兄妹是一脸的笑意,于老太太甚至还站了起来:“坐,坐吧。”她还特意关心了红裳 两句:“你有了身子,坐车可累?要不要先去厢房歇一歇?千万不要累到了。”
红裳淡笑胡乱应了两声便坐下了:于家二老可从来没有如此好心过,这倒让红裳更是小心了三分。
于钧坐下后,不理会二老的笑脸,直接开口道:“有什么事儿,父亲大人你们就直说好了;我和裳儿也不得闲——我这里有差事要忙,裳儿已经嫁了人,不能放着婆家的事不理在我们府上待太久的。”
于钧说完看了看处面天色:“我还要回衙门,裳儿也要回去伺候他们家老太太用饭,父亲大人有事儿不紧着说,就只能明日再接着说了。”
于家二老的笑容一僵,虚情假意的话全被于钧给堵了回去,不过他们倒是觉得于钧的话有理儿,事情一定要今天定下来,不然误了那边的事情,儿子们的功名可就飞了。
于老太爷咳了一声“钧儿,叫你来也不是为旁的;媳妇过世也有阵子了,而你的年纪也老大不小的,也应该为我们于家开枝散叶了;再说你身边也不能总没有人照顾,让你母亲和我不放心啊;上次,我和你母亲同你说的那门亲事儿,你想得如何了?”
于钧淡淡道:“近来差事很忙,没有时间想。”
于家二老脸上闪过不悦,这分明就是于钧不同意这门亲事儿。
于老太太笑道:“说起来倒是我们想差了,不应该让钧儿去想一想的——有什么可想的呢?都 是知根知底的本份人家。再说,自古以来婚姻大事都由父母做主,我和你父亲都看好的人自然是不错的;而你单身一人,我们也实在不放心,我看这门亲事就这样定了吧?”
于钧吃了一口茶,没有答话。
于老太爷立时隐去了脸上的笑意:“我看这门亲事就这么定了!”话虽说得硬,不过他心下还是有几分忐忑:这个儿子,他自小就吃不定。
于钧放下了茶盏,依然没有说话:要定亲就定亲,要成亲就成亲——这事儿根本不必同他说的。
于家二老看于钧一言不发,心里反而松了一口气:他至少没有反对。
于老太太一高兴,立时便打铁趁热说:“既然你们父子都是这个意思,我看亲事儿赶早不赶晚,就这两日文定吧?钧儿的亲事早些定下来,我们也去了一桩心事。”
于钧这时开了口:“这事儿可是父亲和老太太的意思,我可没有什么意思。”
于老太爷以为于钧是想反对,他一拍桌子怒道:“你还想有什么意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大事哪里由得你做主!文定就这两日好了,一切听我。”
于家老太太连忙上前装模作样地拍了拍老太爷的背,对于钧道:“你也知道你父亲的身子不好,原也是为了你好,你何必气你父亲呢?”
于钧只是淡淡一笑:“我只说我没有什么意思,父亲便着恼了;事情要如何办自然由父亲做主,我哪里有什么同意不同意的话?”
于老太爷闻言,立时感觉自已这个父亲还是很有些份量的:虽然于钧已经为官了,可见他也是知道不遵孝道的下场;当然,于老太爷坐得更端正了些,看向于钧的目光也更锐利了些。
红裳只是坐在一旁听着,她十分不明白二老把自已叫来做什么?看他们的样子,也知道他们是打定主意要把那个干女儿塞给哥哥,于钧今天就是不来这婚事也照样定来,更何况是自己?
所以,红裳冷眼旁观于家二老的独台戏:他们把文定、婚期等,所有成亲相关的事情一并都说了出来,而且还都“议定”了日期——只是时间也太紧了一些吧?一个月内把文定、成亲都办了。
红裳回想起于老太太的“干女儿”,嗯,她同于老太太的关系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