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2 / 4)
个冷脸的,也化去了脸上的薄冰,会和村民们说上两句话,渐渐的也和村里的人熟悉了起来。
卢娇月倒也想抱着女儿玩,可惜点点现如今近二十斤的重量,可不是她细胳膊细腿儿能抱动的。倒也能抱,就是坚持不久,也因此她就是个陪练的。周进抱着点点在外面兜圈,她偶尔也会跟出去,一家三口走在村间的小道上,是一处比较亮眼的风景。
村里人人都说卢老二家闺女是个有福气的人,为了娶她,嫁的那个男人特意来村里扎根,夫家也建在娘家挨根儿。男人又能赚钱,性子也体贴,村里听婆娘话的男人不少,再没见过哪家男人成天抱个奶娃子四处溜圈儿的。
在当下这个社会里,男主外女主内,男人不干家务活不哄孩子几乎已是约定俗成。妇人们成日里忙了田里的事,忙家里的事,忙完还要忙孩子的事。
在她们的脑海里,孩子天生就该是女人家哄的,可现在看着那么高个头的一大男人,熟稔的抱着一个小奶娃,偶尔小奶娃闹起来,他也会低声轻哄,驾熟就轻地摇了摇颠一颠,或者软下脸来和小奶娃说上两句话,那眼红劲儿别提了。
再有男人从田里回来岔开大腿坐在炕上当大爷的,她们都会拿人家周家的男人来比较,将自家男人好一通数落。你有人能赚钱吗,你有人个头高长得俊吗,你有人家那家底吗?
都没有?还不赶紧去帮着做活去,没看见崽子鼻涕都快流到嘴丫子了,当爹的也不知道帮着擦一擦。
当然男人们偶尔也不那么听话,会反讽上两句,你有人家卢老二家闺女长得水灵吗,有人家那么软和的性子吗?
没有?那干甚非要拿周家的男人来比。
有两口子拌嘴几句,搭着手就把活儿做了,也有拌着拌着就打起来的。总而言之,村里最近十分热闹,这倒是周进两口子始料未及的事。
这些日子二房一家人忙得连轴转。
县里的铺子已经开张了,生意极为不错。桂丫做主又在店里添了几样粥点卖,另外店里也雇了两个人。一老一少,老的是个四十多岁的大娘,负责做些煮粥之类的琐碎活儿,小的是个十五六岁的小伙子,负责跑堂以及招呼客人。
至于桂丫,她则负责收钱,因为她还没坐稳三个月,这些日子梅氏每天都会去县里给她帮手。而卢明海和卢广义,一个还是在镇上摆摊,一个则是几头儿跑。
因为家里人都很忙,也因此五郎和卢广智兄弟两个这阵子都在周家吃饭。
这日卢广智回来,带了个好消息。
昨日县里发了榜,会在一个月之后开童生试,秦秀才打算让他下场试试手。
说这事的时候,一家人正围坐在桌上吃饭。
有周进两口子,还有卢广智、五郎,程大娘她们不跟着一起吃,卢娇月说了几次,她们都不上桌,开始是在灶房吃,还是卢娇月再三说了,她们才端回自己屋里吃。
这会儿周进正让闺女坐在自己腿上,拈着一个小勺子喂她喝米汤。他个人高,手大脚大,大腿一弯,足够小点点在他腿上坐得很舒服了。小屁股坐在爹爹大腿上,小身子半靠在爹爹怀里,就像是坐那皇帝的龙椅一般十分安逸。
周进就着这种别扭的姿势,一小勺一小勺往闺女嘴里喂米汤,小点点是个胃口好的,爹爹勺子一递来,刺溜就是一吸。这一出也不知是谁教她的,梅氏说再没见过五个多月的奶娃子吃饭像她这么顺溜的。
听到这话,周进大手极稳的继续喂女儿,只是抬了抬眼,倒是卢娇月惊讶得差点儿没把手里筷子给扔了。
不是她沉不住气儿,而是她真没有想到二弟已经到了可以下场去试手的水平。她见过秦秀才,是个很严厉认真的读书人,他既然开了这个口,说明在心里已经认可卢广智如今的水平。
“那你有把握没?一个月后开试会不会有些赶了?”此时的卢娇月,显然已陷入焦虑且亢奋的状态,心里非常激动,却又十分忐忑。
卢广智笑着含蓄道:“先生说了,这次只在体验,不拘一定要考个什么成绩出来。”
听到这话,卢娇月连连点头,“也是,你心里不要太有负担。能考上就考上,不能考上还有下次呢。”
“我看智儿行。”当姐夫的言简意明,又埋头继续去喂女儿吃米汤。
等二房其他人回来后,都听说这一好消息。
就如同卢娇月一样,二房其他人也是即自豪又有些患得患失的心情。庄户人家供个读书人不易,这也是二房家有个可以谋生的手艺,要不然指不定日子过得怎么窘迫。而且卢广智学的日子毕竟还短,家里人也有些担心他能不能考上,如果考不上会不会打击到他的自信心。
卢明海甚至安慰卢广智说,让他不要心里有负担,如今家里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好,只要他想读,就一直供他读下去。卢明海私下安慰完儿子,梅氏抽空也跟儿子说了一句,差不多也是同样的意思。连卢广义都跑来跟二弟表态,让他不要心里有负担,今年不行,明年后年再考。
卢广智当着家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