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1) (1)(11 / 11)
北二坊顿时冷清下来,各族的商人纷纷逃回自己的家乡,西歧本地的百姓也人心惶惶,七成的人打算随着东征大军东进,而另外三成打算留守故土。
要说这愿意走的走、愿意留的留也就罢了,可事情却并非如此简单,这些人都是此地居民,彼此之间沾亲带故,想东去的男人,老婆却想留下,想留下的父母,子孙却想走,纠纠缠缠不可开交,一时间西歧城里乱成一片!
在这种情况下,军心不稳,士气自然是一落千丈,没有个主心骨儿呀。姜尚也是一筹莫展,原本还有条向东的退路,可现在士气如此,打得打不过商军都不好说了。要说姜尚坑蒙拐骗、狐假虎威还是有一套的,但这军国大事,他却没有那能耐。这几天也不敢露面,也不敢留在府里,一是怕姬发过来向他问计,丢了面子,二是怕自己偷了哪吒的事发,找上门来。
于是,这姜尚就带着武吉,跑到渭南、磻溪等青山绿水地方转悠,给姬发留个信儿,只说自己访道友去了,要为周王寻找强援,回来后再议攻守。
这一天,风和日丽,姜老头儿在磻溪边儿上找了块平坦的大石,鱼杆儿往旁边儿一插,老头儿便在石头上一躺,悠哉游哉的睡上了。武吉在河滩儿上支个架儿,打些肥兔胖鱼,生火烧烤。
不知不觉间,日已过午,溪边扔了一地的鱼刺骨架,姜尚和武吉酒足肉饱,又各自睡倒。直到晚霞满天、夕阳西下的时候,夜寒渐起,姜尚打个了寒战,揉揉眼睛,坐起身来,猛见到身前站着两个白花花的人影,“啊~~!!!”老头儿吓得是根根毫毛直立,“噌!”一下子从大石头上窜了起来,连滚带爬的向后跑,赖以护身的棒槌都丢在了石头旁。
“道友不必惊恐!”其中一个白影温和说道。
“嗯?是人?”姜尚惊魂一定,只觉出了一身冷汗,这几天来,一是国事愁心,二是他前几天放出哪吒杀死了自己所有的街坊,心魔很重,总作恶梦,怕老婆前来索命,这时睁眼看见两个白影,惊吓不小。定了定神,感觉到武吉扶住了自己,姜尚这才长出口气,回头看那白影,原来是两个身穿白衣的神仙中人。
左边一人,白须白发飘逸,额头突出,慈眉善目,拄着一根虬头拐杖;右边一人,却是黑须黑发,样貌只是中年人,身材、脸颊枯瘦,却很有神采,让人联想到峭壁青松的风骨。
这两个白衣人见姜尚情绪稳定下来,相视一笑,缓缓走上前来,那黑发白衣人和声说道:“道友莫惊,贫道道号清虚,乃是昆仑修士,我旁边这位道兄名叫南极,我们并无恶意,是来和道兄商量点儿事。”
姜尚一听是昆仑的人,以为是来追索哪吒被毁的责任,更是惊异不定,颤抖问道:“什么事?我可没和你们丽山宫打过什么交道!”
中卷 荆棘满途
20千里长空隔金海 万人玄血润北疆(2)
清虚一笑,弯腰捡起姜尚失落的棒槌拐杖,小心翼翼的捧在手中,翻来覆去观察半晌,不由叹道:“好东西!好东西啊!似钝实利,拌猪吃虎啊!姜道友,这是你做的?”
姜尚讪讪的笑道:“哪里哪里,老姜哪有那好手艺,师父赐下的,嘿。”
清虚转头对旁边的南极笑道:“老头儿,看看,把你的拐比下去了!”说着,把那棒槌拐杖递给姜尚。
姜尚大喜,话道是棒槌在手,天下我有!宝物失而复得,怎生不喜?忙接过宝杖,点头哈腰的道了谢,却听那大额头白发老头儿笑道:“确实不是凡物,你师父还真宠你,陆师叔现在可好?”
“啊?好!我师父好着呢!能吃能睡!很健朗!”姜尚是随口就说啊,也不往心里去。
清虚和南极一听,这姜尚口无遮拦,瞎话连篇,不像是能办大事的人啊,可是师父有命,不能违抗,只好耐心和他交涉。两人一交换眼神,决定由清虚来谈。清虚一手拉过姜尚,几人到了幽静的密林深处,姜尚也会来事,棒槌大头朝外,一圈一转,“刷刷刷”几棵大树一一斩倒,只留下两尺来高的树桩子,几人各自选个桩子,一一落座。
这时候,姜尚心神已定,笑问清虚道:“这位是清虚道兄吧?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