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部分(2 / 3)
结婚之始,男好比榫,女好比卯,榫卯若要契合得当则双方都不可太过。彼此都须互让三分,渐渐由陌生到熟悉,通过细细微微的摩擦达到榫卯稳固的结合。如果榫大于卯或者卯大于榫,婚姻必然破裂,哪怕当初恋爱时双方恨不能化作一个人。
我这一番谬记想必会遭爱情至上者的强烈反对。有人说他可以只要爱情而不结婚。那么我索性说句更荒谬的话:除非一个人不正常,正常男女谁也逃不出结构。你可以不结婚,但不可能不与人形成结构。结婚是一种公认的合理结构,除此还有许多其它形式的不受公认的结构。一个成年人,没有结构,必然会垮掉。一阳一阴,互生互补,榫卯相接,这是天大的道理。这也就是人类婚姻的根本之所在。男女之间最最要紧的当然应该是平等互敬,相依为命。男人懂得男人该干什么,女人懂得尽女人之本分。这样,婚姻岂能还被人误说为坟墓、笼子和围城?
爱情这东西也是有的。它像春天的花,夏天的雨,雨后的虹,孩子的游戏。它可以是婚姻的基础和台阶,也可以不是。爱情放在别的文章里再谈。对于婚姻来说,最好只谈结构,不谈爱情。
千古憾事
女人爱服装,这是毫无道理可讲的天经地义的定理。
当一个女人由一个小女孩子变成少女的时候,她像刚剥出的新鲜玉米那么美好,肢体柔软,肌肉匀称,皮肤跟打了蜡似的闪动着光泽。然而,她没钱。她只能穿妈妈做的泡泡纱连衣裙。这类服装总是不太合身,因为妈妈故意裁大了裙子的腰身,免得女儿过早地暴露曲线。
假如少女有供自己支配的大笔钱,可她又没有对服装的感觉,在服装商店里,她眼花缭乱,右瞧右瞧,认为商店里的服装都挺漂亮,可就是拿不准自己穿哪一件好。少女于是就往大街上看,大街上流行什么她就穿什么。
女人对服装的感觉是需要时间、环境、见识和爱情来唤醒的。服装有质地、颜色、款式和做工的要求,最重要的要求则凌驾于以上四种要求,那就是对自己与哪一种服装相和谐准确判断。绝大多数女人在这一点上马失前蹄,不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就是过于自卑了。
纵然女人对服装的感觉般般齐全,她却已经失去了一生中最佳的身段和肌肤。为了弥补身段和肌肤的缺陷,对服装的要求就更高一筹,需要的将是一流的质地精细的做工和毫不含糊的独特颜色搭配。那么这种服装肯定价格昂贵,女人还是没有钱。
也许过若干年,女人有钱了,但是一个女人若能赚足可以随意购买昂贵服装的钱,那这个时候的女人且不说身段与肌肤已经何等悲哀,单是心情就没了。任何服装穿在一具冷若生铁的躯体上都不可能有什么美感。难道一个像男人一样奋斗过来的女人——无疑是一个历经了沧桑的女人,还会有多少柔情与希望吗?
不同种族的女人都有她们最合适的服装。对于中国女人来说,恐怕旗袍还是最美好的。
黄皮肤黑头发削瘦身材的中国女人被一袭旗袍勾勒得亭亭玉立,仪态万方。但是,在过去的岁月,女人的旗袍遇上了连年的战火。兵荒马乱,动不动就必须抱头鼠窜,女人只好割爱,穿上男人穿的长裤子。
服装是要有环境才能够讲究的。问题是这个地球的大大小小的环境全由男人在制造和操纵。而男人归根结底是厌恶女人的服装的。他们的眼睛仿佛X 光,看女人看不见服装只能看见纯粹的女人。
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女人也没能对服装有所要求。她们随着政治运动而改换服装。在这个年代,女人唯一的反抗只是在灰蓝色外衣的领口翻出花色鲜艳的衬衣领子。实际上里面的衬衣并不鲜艳,领子只是一副假领。女人找了一个借口告诉社会:假领只是为了保护外衣不沾灰尘。
现在国门开了,世界各种服装都进入了中国。可是这又有什么用?结果只是中国服装行业阵脚大乱,到处是短腿肥腰的萝卜裤,女人还是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服装。
让女人不爱服装是不可能的。让女人既年轻又有钱,既有钱又有感觉,既有感觉又有心情,既有心情又赶上好年月,既赶上好年月又父母双全,既父母双全又有称心如意的郎君,即有称心如意的郎君又有住房媒气小保姆,即有以上一切,又是个有成就的穿了服装有地方展示的名女人,这也是不可能的。
只有感叹一句:女人是服装的奴隶,服装是女人的终生之憾。
1993.10.8 武汉
我在新疆看见了飞碟
8月25日,我们看见了UFO,在新疆。
这一天,是个非常有意义的日子。当时我们已经在远离乌鲁木齐六百公里的北疆福海县。福海县在准噶尔盆地的北缘,坐落在茫茫戈壁上,遥遥相对着我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但福海并不荒凉,它是一个异常美丽的县城,它绿色笼葱,湖水澄碧,楼房小巧玲珑,偌大的绿洲上只有一万人口。福海县委书记孙葆煜不仅是个汉人,而且是地道的江南秀才。他是江苏南通人,五十年代大学毕业后支援祖国边疆建设的热血青年。三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