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再战山城(2 / 2)
选址工作完成后,马上就进入了开发。雷晓飞让金长老从丐帮调来一批年轻的劳力,与青城那边过来的劳力,也合共有近百人,在雷晓飞的带领下,开始重复在青城时做的工作。
因为雷晓飞从青城那边带过来的劳力,已经有过一次工作的经验,算熟练工了,所以,这次工程的进度比在青城时快多了。
雷晓飞这次在山城建造的酒楼和客栈,也是像在青城那边一样,合并在一起,不同的是这边的比青城那边的大,雷晓飞在山城这边建的酒楼可以容下八百人,客栈可以住下三百人。
雷晓飞之所以把山城这边的规模建得比青城那边大,只是他看中了山城这边有巴蜀最大的码头。雷晓飞相信,以后随着他那“引进来,走出去”的计划实施,这巴蜀最大的码头一定会兴旺,自己现在就未雨绸缪,为那时做准备。
山城这边那比青城要大三分之一的工程,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也只用半个月就完成。这边的酒楼兼客栈,雷晓飞还是起了“望江楼”的名字。他这样做,有两个理由,一是这酒楼兼客栈,也是名符其实的“望江楼”;二是他要让人由此“望江楼”联想或传言到彼“望江楼”,使两家的“望江楼”同时增添名气。
山城的“望江楼”开业后,也像青城的“望江楼”一样兴旺,当然,这里面哪少得了雷小哥的宣传作用,他这次把广告做到了客船上,像他前世一样,花钱让人把“望江楼”的名字与广告词,漆到了客船的船舱上,让凡是坐船的人,都知道了“望江楼”。
“望江楼”完工后,雷晓飞也像在青城一样,带人投入了流动小吃的上市工作中。
这边的流动小吃摊档,雷晓飞也准备比青城增加三分之一,其中码头这块黄金地段,雷晓飞就准备设七八个摊档。因为一是码头的人流量大,当然就是重点照顾的对象啦;二是一上船的人,都是一哄而上,如果不设多几个摊档,雷晓飞怕到时应付不来。
小吃的这一摊,也用了和青城差不多的时间完成。小吃摊档试业的第一天,效果还要胜过青城。
到了此时,雷晓飞带领的新联盟,已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步设想,开始步入了经济独立和筹备基金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