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4 / 6)
是别扭了好多年。
林佑安当然知道他心里不痛快,可只要他不表露出来,自己就全当是没看到吧。
在欧洲的林佑安,日子过的如鱼得水,这里的女性不像天、朝那般地压抑,甚至还可以参政,也有女王,虽然不是天堂,可对于女性来说,比天、朝要自在的多。
接手了父亲在这里置办的庞大产业之后,林佑安夫妇的欧洲生活也开始了。
她过的如鱼得水,清河帝就不一定了,反倒是不适应的很,饮食啊,气候啊,这些都是小事儿,可是欧罗巴大陆的飞速发展衬得自己跟土包子一样。
他在懊恼气馁的同时也生出了几分危机感来。
想想这里开始的机械化,再想想天。朝的那种模式,如何能不让他担心?
毕竟那是自己的帝国,呃现在应该说是儿子的帝国,可不管如何,他都不能撒手不管。
有了事情做,皇帝的不适应倒是少了许多。
林佑安想想父亲的安排,带着几分狡黠地笑了。小样儿,即便是我拿你没办法,可不见得父亲也拿你没办法。
天、朝在这父子俩的精诚合作之下,开始了日新月异的改革发展。
机器代替了手工,女人进入了工厂,自然而然地就推动了女性的解放,为了生计,自然不会再将女子束缚在家宅后院了。
明莹也终于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她五十岁时,终于成为了朝堂上的第一个女性官员,这其中,她自己付出了多少,牺牲了家庭,亏待了子女,可即便如此,她也不后悔。
明莹心中的压抑愤懑在这一刻消散的一干二净。
有了明莹这个代表,有了更多的女性开始不甘心了。
反正只要能完美地解决自己的事情,皇帝也不在乎对方的性别,进入了职场之后,性别就是可以忽略的一件事。
宫中的女官们是除了明莹之外,第二批站在朝堂上的女性。
这些人站立在朝堂上,有了身后家族的支持,也能大大地缓解明莹的压力,皇帝对此表示满意。
当然,明莹对于表示感激。
她更感激的是自己的那位舅舅,即便是死了也不消停,也能折腾出一朵花儿来。
清河帝,林佑安夫妇俩在欧洲大陆上待了十来年的光景,两人都是白发苍苍,满脸的褶子了,自然是想起回归一事。
这么多年的忙碌下来,清河帝心中的那点子怨怼自然是早就消失了,心平气和了许多,甚至是对于岳父的这一番安排带着几分感激的,毕竟如今的自己,真的可以和尧舜相提并论了。
哪怕是无人这样说,可他心中还是这般地认定了。
皇帝带着文武朝臣,与三月前就驻守在了进京的码头上,天天地盯着来往的船只,希望能看到父母的身影。
可是这都三个月过去了,别说是船只了,便是消息也没有一个,简直要着急死人了。
当然,皇帝绝对是不会承认,这是自己单方面将时间提前了,他就想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的父母。
终于火辣辣的六月,看到了大大的王旗,看到了高高的龙船。
尽管儿子孝顺是一件好事儿,可是这种劳民伤财之举还是被自家父皇一顿批,皇帝只顾着高兴了,完全没当回事儿,骂吧,反正以后要骂的事情多了去了,自己是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
皇帝的心态不错,可别人就不一定了。
看着腻歪在一起的母子二人,清河帝只觉得碍眼的很,借口自己累了,直接地将皇帝给撵了出去。
小心眼儿的男人,林佑安撇撇嘴,完全没理他。
这么多年的欧洲生活下来,回到了天。朝,虽然觉得亲切吧,可到底还是觉得有些不便的。
太上皇和太后一起出现在了朝堂上,听政。
其实就是各种挑刺儿,给儿子添堵。
不过若是有人觉得这是有机可趁,能捞着好处的话,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肯定会让两代帝王,甚至是太后给骂成狗。
他们并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只是为了这个国家好,想让天。朝能发展的更快,当然,这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能规避的自然是要早早地规避,总不能走上别人的老路吧?
太上皇和太后领衔的班子大部分都是从欧洲跟着回来的,算是各行各业的代表,是个大杂烩的集体。
别的不好说,单单是挑刺儿,这些人简直是一挑一个准儿,仗着太上皇和太后撑腰,便是皇帝他们也不怵的,更何况是大臣呢?
又有明莹领衔的娘子军们对着他们的大力支持,他们的建议皇帝自然是会采纳,慢慢的,这就像形成了一项制度,慢慢改变着皇帝一言九鼎的格局。
皇帝似乎是没有发现这是在分自己的权,亦或者,因为对方是自己的父母,彼此之间可以包容,可以妥协,可以退让,所以初期并未产生什么太大的问题。
经过了漫长的尝试,清河帝和林佑安两人为自己领衔的团队制定了种种的规章制度,当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