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明朝那些事儿 > 1468

1468(1 / 1)

因为平凡的人是很多的,且大都不安分,要想金榜题名,考中进士,走着上去是不行的,一般都得踩着上去——踩着那些被你淘汰的人。

明朝的进士,三年考一次,每次录取名额平均一百多人,也就是说,平均每年能进入朝廷,看见皇帝大人尊容的,只有三四十人。而决定所有人命运的,只是那张白纸,和几道考试的题目。

同一张纸,同一道题目,同一个地方。

不同的人,不同的脑袋,不同的手。

能否出人头地,只能靠你自己,靠你那非凡的智力、领悟力,以及你那必定能够超越常人,必定与众不同的信念。

所以我一直认为,科举制度,是一种杰出、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它杜绝了自东汉以来,腐败不堪的门阀制度,最大地保证了人才的选拔,虽然它并不完美,却亦无可取代。

当然,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因为当你考上了进士,脱离了科举体系,就会发现,自己进入了另一个全新的体系——文官体系。

在那个体系中,你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员,还要熬资历,干工作,斗智斗勇,经过几十年的磨砺之后,你才能成为精英中的精英,并具备足够的智商和经验,领导这个伟大的国度继续前进。

这就是于谦、李贤、徐阶、张居正、申时行等人的成功之道,也是必经之道。虽然他们都具有优异的天赋,坚韧的性格,坎坷的经历,但要想名流千古,这是无法逃避的代价。

在那条通往最高宝座的道路上,只有最优秀,最聪明,最有天分的人,才能到达终点

但许多人不知道,有些不那么聪明,不那么优秀,不那么有天分的人,也能走到终点。

因为在通往终点的方向,有一条捷径,这条捷径,就是太监之路。

太监不需要饱读诗书,不需要层层培训,不需要处理政务,不需要苦苦挣扎,他们能够跨过所有文官体系的痛苦经历,直接获取成功,只需要讨好一人——皇帝。

皇帝就是老板,就是CEO,就是一言九鼎,总而言之,是说了就算的人物。

而太监,就在皇帝的身边,所以只要哄好皇帝,太监就能得到权力,以及他想得到的一切。

这就是有明一代,无数的人志愿成为太监的全部、真实的原因。

但现在摆在无业游民魏忠贤面前的,不仅仅是个录取名额比例,还有一个更为基本的难点——阉割问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