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琴调(一)(2 / 2)
彼此的家长里短,有人三言两语哭穷,渐渐的,拐到了许兰荪身上。
许家虽不是高门望族,但几代都是读书种子,在许兰荪祖父那一辈尚有出仕为官的,只是他父亲这一辈恰逢末世,家业日渐败落,日子过得愈发寻常起来,乡间田亩变卖殆尽,便是城中这处老宅也将一片临街的房子放租出去给人开店。
许兰荪天资极高,又有志气,最得他祖父喜爱;后来出洋留学、回国执教,果然是一众兄弟姊妹里最有成就的。他做教授时薪酬不菲,著书撰文亦颇有一些稿费,平日时常接济亲友。这会儿有人提起话头,初时还是念叨许兰荪的好处,可话从几个人嘴里转过,苏眉越听越觉得变了味道,竟像是在盘算许兰荪身后的遗产,又有人惋惜许兰荪身后没有子女……字面上都是好话,一句递着一句凑到一处,却像是冬日里呼啸着逼进狭巷的冷风,刀刃一样割在人脸上,却来去无影。不知是起得早没有吃饭,还是心里气苦,苏眉只觉得一阵头昏,攥紧了衣摆指甲几乎嵌进手心。
她不是小孩子了,也没有了丈夫,她不能指望别人给她撑腰替她说话,一桩一件事情都要她自己想好,做好……她心里一寸一寸想着,想得心口发疼,人却镇定下来,回过头凝着眸子清泠泠看了一眼,仿佛把窃窃私语的人都看进了眼里,“我家里一共两张存折,兰荪的钱都在上头,明天我就拿给母亲,尽他的孝心,上面的钱——我一分也不会拿。”
她这样一说,其他的人都没了声音,只许松龄的夫人淡淡道:“弟妹,你不要说气话,该有你的一份,许家不会欺侮你。当年母亲抚养松龄他们兄弟俩成人,那么些年也是靠了族里接济帮衬。”一番话圆融体贴里透着“公道”,言外之意却是:许兰荪的事,你拿不了主意。
苏眉不搭腔,只安静望着灵前的袅袅香烟,他们尽会算许兰荪的进项,却不知道他有一处极大的花销——许兰荪的积蓄十之七八都用在了买书上,日常家用靠的皆是他的稿费,家里的现钱全都加起来怕还没有没他们想的零头多。一个人拿着,或许能过上一两年的日子,这么些人等着分,不过是三月初雨,湿湿地皮罢了。她一分也不会拿,且由着他们做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