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张仪风云 (2)(6 / 11)
思一转便笑了,转身对张仪笑道:“这些都是稷下名士,方才正在与本王议论治学之道呢。”又转身高声道:“诸位,这位便是名动天下的秦国丞相,名士张仪!”众人拱手齐声道:“久仰!”张仪也是一拱手:“久仰!”彼此竟是都没有做官场礼节。齐宣王笑道:“先生请入座。”孟尝君便将张仪让进了王案左手的长案前,自己则坐在了王案右手。
“敢问齐王,我等欲向丞相讨教,不知可否?”辩士田巴高声请示。
“但凭丞相了。”齐宣王笑着看看张仪。
张仪道:“有幸相逢,自是客随主便了。”
“在下田巴,敢问先生:秦国欺凌天下,猖狂至甚,丞相不以为有违天道么?”
张仪悠然一笑:“久闻稷下名士见多识广,何如此闭目塞听?当初,图谋瓜分秦国者,山东六国也;重兵围堵秦国者,山东六国也;商旅封锁秦国者,山东六国也。如今,合纵锁秦者,仍是山东六国;四十八万大军攻秦者,还是山东六国。谁恃强凌弱?谁猖狂至甚?谁有违天道?岂不一目了然?”
“在下环渊。秦国妄图一统天下,先生为狼子野心张目,这是何家之学?!”
张仪大笑:“一统天下便是狼子野心?当真旷世奇谈!天下统一而后安,天下分裂而战乱。惟其如此,我华夏皆视一统天下者为圣王雄主,万古流芳。以环渊奇谈,三皇五帝,商汤周武,不也是狼子野心了?放眼当今,哪个国家不想一统天下?魏国尝试过,楚国尝试过,齐国更尝试过。虽然都失败了,但有识之士都赞赏他们曾经有过的勇气与雄心。如今秦国也在努力尝试,何以便横遭贬斥?一统华夏为亘古正道,但凡有识之士,无论所持何学,皆应顺时奋力,为一统大业助力,张仪自不能外,且以此为无上荣耀!莫非环渊之学,是专一的复辟分裂之学?专一的以反对一统为能事之学?”
片刻之间,两个愤激满腔的新锐名士便铩羽而归,大殿中一时惊愕沉默。猛然,一人高声道:“在下接予,先生入齐,意欲何为?”
“秦齐修好,岂有他哉?”
“与秦修好,对齐国有何好处?”
张仪揶揄笑道:“敢问先生,与六国合纵,又有何等好处啊?”
“立我国本,保我社稷,大齐永不沦亡!”
“先生之言,何其荒谬也!”张仪正色道:“合纵若是立国之本,秦国何以强大?齐国强大之时,又何曾与人合纵?不思发奋惕厉,却一味的将国家命运绑在别家的战车上,这便是稷下学宫的强国之道么?”
一黄衣高冠者愤然高声道:“在下庄辛。先生做了秦国丞相,又做魏国丞相,首鼠两端,吃里扒外,不怕天下笑骂了?”
张仪纵声大笑:“庄辛妙人也!先生本是楚人,却在齐国做事,莫非也是吃里扒外首鼠两端?六国合纵,苏秦身佩六国相印,岂非成了吃里扒外首鼠六端?我秦国正欲请孟尝君为相,莫非孟尝君也要吃里扒外首鼠两端了?身在战国,却不知战国之事,先生好混沌也。”
稷下名士们一片难堪之时,却有一个人从容站起拱手道:“在下荀况。秦国变法,本是强国正道,天下之师。敢问先生:秦国连横,是否欲图搅乱六国,夺其变法机会,而使一己独大?”
张仪见此人敦厚稳健,问题来得极是正道,不禁肃然拱手道:“连横之要,在两国互不侵犯,共同康宁。秦国决然不干盟友国政,何能搅乱盟友朝局?自古以来,乱国者皆在萧墙之内,我自不乱,何人乱我?我自不灭,何人灭我?若欲真心变法,便是秦国,又奈我何?”
“如此说来,先生不怕盟友与秦国一争高下?”
“天下虽大,惟有道者居之。堂堂正正的变法,堂堂正正的与秦国一争,便是雄杰之邦。若无勇气与如此对手一争,秦国便当灭亡而已,岂有他哉!”
荀况肃然躬身:“秦国气度,可容天下,齐秦修好,荀况大是赞同!”大殿中一片愕然!谁也想不到荀况竟公然赞同秦齐修好,但奇怪的是,却没有人再发难诘问了。齐宣王猛然醒悟,哈哈笑道:“丞相好辩才!好辩才!孟尝君,设大宴,为丞相接风洗尘了。”
在这一场盛大夜宴的觥筹交错中,稷下名士们纷纷与张仪切磋周旋,齐宣王却一直与孟尝君喁喁低语着。两个多时辰的宴会,张仪只是痛饮高论,谁上来便应酬谁,竟然没有说一句与使命相关的话。
次日,齐宣王在孟尝君陪同下正式召见张仪,直截了当的表示愿意与秦国修好,请张仪拟定盟约。张仪笑道:“一东一西,两不搭界,要说盟约,只有三句话:不动刀兵,不结合纵,不涉内政。”孟尝君笑道:“如此简单,约法三章了?”张仪道:“简单者易行,只要信守承诺,此三章便顶得千军万马。”
齐宣王原本担心张仪胁迫齐国,漫天要价,譬如要齐国与合纵魁首楚国断交、攻打燕国并缉拿苏秦等等,也让孟尝君准备好了应对条款与万一翻脸的准备。今日一谈,不想张仪的盟约却如此简约,实际只有一句话:不联合他国与秦国打仗便了!如此齐国便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