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女孩间的秘密(2 / 3)
就笑盈盈地说道:“这个秘密啊……”
仿佛为了卖一个关子,沈芸慢悠悠的,过了好一会才接着道:“还记得不久前你送我的那个‘二次元工厂’吗?”
沈斌笑了:“当然记得。”
“这几天啊我就跟小妖姐琢磨着,是不是用它也来制作一部高水准动画?”
“结果呢?”
“你猜!”沈芸一脸期待。
沈斌笑了笑:“不用说,你们俩肯定有了计划是不是?”
“嗯!”沈芸激动地点了点头,“我和小妖姐决定了,一定要制作出一部高水准的动画来!”
沈斌淡笑看着她,从她脸上看到了认真的表情。从前沈芸就有这个想法,但奈何现实的诸多限制,一直以来都没能实现。或许在某一时刻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距离这个梦想似乎越来越遥远了。这时她就不免微微的有些丧气。
难道这片土地真的不适合“动画”生长吗?
回忆往昔,记得清朝末年时海军的建设。洋务运动虽然进行得如火如荼,大批的学子不远万里远赴重洋,可待他们学成归来,准备科技兴国,准备参与到中国海军的建设当中来的时候,现实却是十分残酷的给了他们一记当头棒喝,原来清政fǔ远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注重科技的力量,至少比起讨权位者的欢心来,发展科技、壮大国力是次要的,要放到一边。
望着邻居日本的实力一日日壮大,一天一个样,自己却还要为海军的地位得不到政fǔ重视、军费频频挪作他用而感到愁苦,他们心中或许也有一个同样的疑问。
为什么同样的时期,同样的拳拳之心,却会遭遇如此截然不同的处境?
一个大力支持,一个不管不问、自身自灭,难道同样的“火种”在不同的土地上就不能生长?
鉴古观今,虽然海军建设与动漫的发展是无法完全对等的存在,可它们竟有着如此相似之处,怎不让人唏嘘?
在日本,动画、游戏、漫画是经济支柱产业,占据国民经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在中国,动画产业却是“爹不疼娘不爱”的冷落处境。
追溯中国动画没落的轨迹,可以发现,中国的动画并非一直都是一无是处的,它也有过令人骄傲的辉煌。只可惜这些辉煌是一个时代的成就,往后便戛然而止。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整个中国,在物质文明上去的同时,也丧失了许多宝贵的东西。与经济无关,或者不易马上产生经济效益的,在大时代的主旋律之下通通被浪潮掩埋。举国经商、举国朝“钱”看的背景下,精神文明的缺失,伴随而来的是短暂的思想混乱,路线之争、执政理念之争,甚至激进与保守之争,历史无情的告诉我们,当一个民族思想混乱的时候,动荡、混乱也便开始了。
当然,这一切终将在枪弹的洗礼下人命用鲜血诠释。庆幸的是,这一思想混乱的时期已经过去了,而不幸的是,重新稳定的思想是一个抛弃了民族固有品德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一个畸形而不完整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恐怕那时就连上位者都没有意识到,一个急求改变的国度,经济基础变了,而上层建筑改变又明显要滞后于经济基础,那么两者间所产生的矛盾又该如何化解呢?
有学者说过,中国的改革进行到现在,有人认为它逐渐进入了深水区,而也有人认为改革背景下塑造的既得利益集团已经阻挠了改革的深入,有人摸着石头过河,也有人一直摸石头,但不想过河了。
中国的动画行业是从那个浩浩荡荡的改革年代开始由盛转衰的,经过几十年的蛰伏,它还能否腾起已经成为一个未知数。过去的欠账太多,一朝一夕能补回来吗?或许技术能借鉴过来,可观念却不是立马就能扭转过来的。
几十年的蛰伏,不客气的说,影响了一代人对动画的看法。
回去问问自己的父母,在他们眼中,动画是什么?
——给小孩子看的呗!
人情社会朝经济社会过渡,道德被经济主宰,在过渡的过程当中逐渐淡去,想要补回它,谈何容易!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经济社会本就是用金钱作为主要衡量工具的社会,人情、道德的削弱本就不可避免。但是如何在人情、道德与金钱间寻找平衡点,便取决于精神文明的建设程度。
只有保证在精神文明不缺失的前提下,经济的发展才是有利的发展,否则神马都是浮云而已。
中国动画被日本动画踩在底下,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日本动画依据众群体分类被海量创作着的时候,中国的荧屏上却始终上演着半兽人的幼稚游戏。你说喜洋洋好看,它有笑点,就好似《猫和老鼠》,就算是成年人静下心来也会看得津津有味。
可是如果排除了笑点之后,还剩下什么呢?
剧情?
没有!
剔除了肉后连骨头都没有。
缺少剧情的动画只适合低龄儿童观看,因为孩童图的是新鲜,他们决然不懂什么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