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 部分(3 / 3)
繁杂中淡出;在人们的悲凉和冷漠中淡出;在自己的疯狂和执着中淡出。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所谓的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的话。
——题记
我之所以能接受小安的那种让常人无法揣摩的行为,是由于在我的潜意识里,也有着与她极类似的想法,只是我没有勇气去作罢了。
而小安之所以能忍受我的那种循规蹈矩的懦弱,是由于在她的视野范围内,再也找不到一个像我这样支持她想法的人,而她也急于找一个可靠的人来验证她对自己的预言。
所以,一开始,我就是被选择的对象。所以,过程中,我只是个无能为力的观众。所以,到最后,我只能眼睁睁地看她离去,直至证明她所有的预言完全正确。
17岁那年,我认识了小安。只觉得她那种张扬的性格和她那与身俱来的古典美女的气质格格不入。
那年,小安也17岁。
她问我,是否相信爱情。
不相信。我说,那是一种奢侈品。
小安微笑不语,那两个漂亮的小酒窝深得让我无法猜测她的用意。
你呢?我问。
不相信,但我不会拒绝。
17岁的她预言18岁的她会拥有爱情。
我只能默默地为她祝福,尽管我有着和她一样的期待,但我不敢,我不敢就这样若无其事地从人们异样的眼神中穿过。
17岁的我问她有没有朋友。
除了你,其他都不是。
可是,你每天都被别人簇拥着,呵护着,难道那些都不是你的朋友吗?
他们对我来说是伪装的,而你对我来说却是全透明的。记得以前我有个朋友。小言,你知道我有多么信任她,但她却欺骗了我。所以,我发誓今后不会再轻易地相信任何人。小言,你会出卖我吗?记得哲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信任就像一条丝,断了就无法接回去。
从我看她的眼神,那种小鹿般无助的眼神中,我知道了她的茫然与脆弱。此时的她与平时简直判若两人。
17岁的我们常常谈天说地,说大西洲的文明,说四大古国的衰弱,说世界经济的萧条,说中东地区的暴乱,说个大文豪的文风……但是,除家庭之外。
终于,18岁了。
小安依旧凭着自己的学习天赋,保持着骄人的成绩。慕名而来的才子俊男让人看了眼花缭乱。
被誉为A中才子NO.1的程翔理所当然地成为最具优势的候选人。在他接受了小安的事先声明之后,他由后选转为正式。
事先声明内容如下。其一,拒绝一切约会,因为约会只是浪费时间的措辞;其二,双方拥有绝对的自由;其三,双方都要做好被甩的准备,因为这只是一场游戏,它可以随时地结束;其四,在游戏结束之前,双方都要遵守游戏规则。
我真的无法猜透程翔是在怎样的心态下接受这些条约的。
小安,你在引火***。我说。
这只是我喜欢的生活方式,像烟花一样寂寞而美丽。记得,许美静的《单数》这样唱道:"两颗心总会变成单数,不是太拥挤,就是太孤独。"既然如此,不如一开始就准备好结束的退路。
那你想过你的未来吗?
我知道我将成为一个流浪者,四海为家。
程翔和小安的爱情持续了4年,直到大一时,小安以"伯劳飞燕各东西"为借口,结束了她所谓的游戏。
期间,小安最大的收获是理科成绩突飞猛进,更巩固了她霸主的地位,而这些,都得益于程翔的帮助。
而程翔最大的收获是,垄断了小安的爱情,让所有的候补人选无机可趁。
两人虽互相利用,但各得其所,有何不可。
在小安19岁生日那天,她许愿说要进复旦。
可凭你的优势,你完全有能力进北京的那几所高校。我说。
可我只喜欢上海的喧嚣,因为那里有残酷的竞争,那里有凝滞的冷漠,只有那些才能将我的寂寞淹没。再说,那里并非是我永久的驻地,而是中途的一个驿站,我说过,我选择流浪。
19岁那年,小安说,一旦她离开了这个城市,她就不会再回来。
我问她为什么,至少这里还有她的父母,和我。
她说自己拒绝回忆。她说自己恨她的父母。她说永远会将我在心中怀念。她说无论她在哪里,发生什么事,都会告诉我。
我被感动地一塌糊涂。
19岁那年,小安如愿地进了复旦。而我也进了本省颇负盛名的大学。我预感,小安的人生将在她的一手策划下变得曲折,而我的人生将在常规的演化下趋于平淡。因为我渐渐地发现,我不再萌生超出事实的念头,我愈向乖乖女的队伍靠拢。
大学的四年里,和小安依靠着E-mail联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