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5 / 6)
、王中校、萧少校,包括程少校,我们这些指挥官的责任,与你们无关。你们唯一的责任,就是保住自己的性命!
程宗扬目光与月霜一触,后者冷漠地移到一边。孟非卿允许投降的命令明显受到那些尉官的强烈抵制,但侯玄等人都没有作声,默认了自己的责任。事实上这条是程宗扬提出来的,为此还和小狐狸吵了一通,萧遥逸坚持认为投降是懦夫之为,星月湖根本就没这种可笑的生物存在,直到程宗扬说出如果出现必败的局面,责任在指挥官身上,不应该由执行的士兵承担,萧遥逸才勉强同意。
第三条,关于军队的补充:各营在十日内,完成三团九营的满员编制。只要加入我星月湖,都是生死同袍,不得有新老之分。
这一条同样激起众人的议论,焦点集中在补充的兵员如何才能在最短时间内适应星月湖大营,毕竟现存的星月湖军士都是十五年以上的同袍,彼此已经不单单是战友,更是手足兄弟。不少人认为,星月湖应该保持现状,以利于指挥和调动。
争论中,程宗扬站起身,我是新来的,姓程,程宗扬,盘江人。有许多兄弟可能都不认识我。我想,咱们营中数千兄弟也不是生下来就彼此认识。大家有的来自宋国,有的来自秦国,有的是世家子弟,有的是光头和尚,都因为星月湖大营的战旗走到一起。如今岳帅虽然不在这里,星月湖的战旗仍在。也许有一天我们战死沙场,难道这面战旗也要随我们化为土灰吗?
帐中沉默下来。
孟非卿道:程少校说的不错,这面星月湖的战旗不仅是岳帅和我们的,也是天下人的。岳帅曾经说过,他的战旗要让世人都过上太平日子。只要聚集在这面战旗下,不管是谁,都是我们的兄弟。
崔茂点了点头,当年我入营的时候,一个人都不认识。此言一出,便即一锤定音。
程宗扬想的更远一些,以臧修等人的资历和能力,作一个营级指挥使绰绰有余。如果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支撑,星月湖在扩充五倍的规模下,仍能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劲旅。在岳鹏举的构思中,也许星月湖大营就是他的军官培养基地,可惜这个计划没来得及扩张就夭折了。
孟非卿申明三条军令之后,接下来是具体的军务。王韬将整理好的江州地图张挂起来,然后逐一罗列刺探到的宋军信息。
宋军一共两个大军,捧日军和龙卫军。下面分为四厢,一共四十个军,总计十万人。主将是夏用和,捧日军左厢指挥使刘平,右厢指挥使石元孙,龙卫军左厢指挥使任福,右厢指挥使葛怀敏。王韬道:宋军前锋主将刘平战死,目前进入江州的是捧日军右厢都监李士彬的四个军。
程宗扬努力搜索着自己贫乏的记忆,可还是没想起这些宋军将领。他举手问道:李士彬是谁?
捧日军右厢都监,被称为铁壁相公。王韬道:除捧日军左厢还剩七个军以外,其他都是十个军,数量在七万以上。各军将领分别是:捧日军左厢第一军指挥使曹琮,第二军指挥使折继闵,第三军指挥使王信,第四军指挥使王珪,第五军指挥使郭志高……
程宗扬又举起手,有没有韩世忠?
王韬看了一下卷宗,没有。
杨再兴呢?
没有。
种师道、宗泽有没有?狄青呢?
姓种的,有一位种世衡。宗泽和狄青……军指挥使和营指挥使名单中都没有。
林冲呢?程宗扬道:我记得他是八十万禁军教头。
禁军教头有数百人,这位林教头倒没听说过。
程宗扬还不死心,杨家将呢?
杨延昭没来,折家倒是来了一个。王韬摊开卷宗,指了指捧日军左厢第二军指挥使折继闵的名字。
宋军的军指挥使及都虞侯一共四十人,营指挥使更是超过二百名,程宗扬一眼看去,竟然没有一个听说过的。也不知道是因为宋军来的名将太少,还是自己运气太差,其他穿越者最拿出的必杀技,轮到自己一样都用不上。
王韬叙述完目前的情报后,斯明信与卢景联名提出一个作战计划。
江州之战不同于以往的塞外作战,目的不在于杀伤敌军。斯明信说道:我们的目的是针对宋军的指挥层,以尽可能小的伤亡,打乱他们的部署,扰乱宋军的进攻。坦白地说,就是刺杀。
对斯明信和卢景的方案,程宗扬首先赞同,这份作战计划与自己不谋而合,如果大量杀伤宋军,反而减轻了他们的后勤负担,最好的方法是打击宋军的指挥层,迟滞宋军的攻势,把战事拖延下去。
不过这个计划的执行,却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归根结底,星月湖大营也出自宋军,如果是星月湖的人执行,在短则两天,长则五天的时间内,很可能被见过面的宋军识破。如果是雇佣兵,又无法令人放心。议论中,程宗扬道:我手边倒有个人,可以试试。
众人的目光都投了过来,程宗扬笑道:秦会之。
萧遥逸首先叫道:同意!
斯明信与卢景对视一眼,然后点头同意。孟非卿唇角也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