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3)(1 / 12)
不是此道中人……”
“别跟我提他!走,我请你吃镇江馆子。”
“胡扯!我要吃……”
徐津不由分说把他扯进小巷子,“谁也别争,吃四川菜,辣不死你!”
俩人豪气冲天,大手一招,“什么辣上什么!”
宋临倨傲,徐津睥睨。俩江南书生一边龇牙咧嘴一边猛抽凉气,茶水灌了一壶又一壶,吃完,嘴一抹,异口同声:“过瘾!”
几天后一大早,宋临酣梦正香,突然,惊魂爆竹从天而降,宋临吓出一身冷汗,一骨碌爬起来,顾不上穿鞋,一路慌叫着跑出去,“怎么了怎么了?”
大门一开,院里人山人海,为首的大胡子笑着走上前来,“恭贺宋老爷庶吉士高中,皇恩浩荡,授予户部主事。”
宋临“砰”一头撞在门框上,仰天栽倒,大胡子大惊失色,急忙扶住他。
宋临傻愣愣地看着他,“我姓宋?”
满院子各色人等面面相觑,突然笑了起来。
一整天,宋临浑浑噩噩地坐在回廊下,目不转睛地瞪着不知名的小黄花,眼珠半天不动一下。
杨敬研皱着眉头从他面前走了三四个来回,宋临愣是视而不见。
杨敬研拖了把椅子往他跟前一坐,“宋兄!”
宋临猛抬头,用力过度,差点撞到杨敬研的下巴,“杨……兄?”
杨敬研被他吓一跳,“喜事怎么愁眉苦脸的?”
“皇商的梦完了,”宋临全身脱力瘫倒不起,“说不定还得把自己赔进去。”
杨敬研失笑,“此言差矣,宋兄不久即到户部上任,要在户部挂名岂不手到擒来?”
宋临陡然掀起眼皮,一把攥住他的手,“当真?”
“宋兄可知朝中大权落在何处?”
“容我想想?”宋临冥思,“当然是一品大员。”
“非也!”杨敬研缓缓摇头,“一品大员贵则贵矣,全是虚衔。大明王爷众多,清福有余实权全无。万岁爷再英明毕竟年幼,十天半个月不早朝也是情有可原的。真正掌权的是六部。虽然各部上书只是二品,但却管辖着整个大明朝!兄台可知六部之首是哪个?”
“不会……是户部吧?”
杨敬研点头,“一语中的!”
宋临眉头越皱越深,“六部一般大,为什么户部能凌驾其上?”
“这年头干什么不要钱?吏部最不敢得罪户部,各地官员的账目都要汇总到户部,出了纰漏,一牵扯,吏部大员肯定吃不了兜着走,正所谓‘官官……’”杨敬研陡然住嘴,哈哈笑两声混过去。
宋临一脸真诚地微笑,“然后呢?”
“工部靠户部拨银子,兵部靠户部拨军饷,礼部最没权,一应费用全都仰人鼻息。”
宋临大开眼界,“刑部……刑部用不着靠户部了吧……”
“不全然,天下数十万的罪犯靠谁养着?”杨敬研一拍他肩膀,“五部尚且如此,其它各级官员又将如何?宋兄平步青云指日可待。即使退一万步,真想当皇商也容易,三年任满,关系打通,还有什么办不到的?”
一听这话,宋临“腾”站起来,深深一揖,“多谢杨兄指点迷津!”
11
第二天,宋临去吏部领了印信、文书和官服,上户部报到,隶属于云南清吏司。
黄昏时分回到住处,罗赞家的小厮正等着,说:“我家公子写了家信,打发小的问问公子有什么要带的。”
宋临匆匆回房,写了封短信递过去,嘱咐:“此事要紧,切记切记!”
几天后,宋临换上官服,抬头挺胸双手一背,踱着小方步在屋里绕了一圈。
心里那个美!
宋大人正式荣升为朝廷六品命官,而且是京官,还是个户部的京官,甭管往谁跟前一戳,那就得活生生高出一大截。
但凡在京里做官的都知道,胸脯拔得最挺的,嘴角撇得最开的,眼睛斜得最歪的,无一例外肯定是户部的官儿。
但是--
宋大人第一天走马上任,没人接风没人恭贺,闷气倒是满满当当塞了一肚子。
一大早起来就开始下小雨,宋大人一没小厮二没银子,只好穿着簇新的官服举着油纸伞漫步在春天的绵绵细雨中。
似乎挺诗意的,可惜,到衙门一看,好家伙,连靴子带裤脚外加长袍一片泥泞,脏得惨不忍睹,正好被左侍郎大人看见,老头急眼,骂:“你的官容何在?只此一回,再有下次罚俸一个月!”
宋大人一缩脖子,匆匆去拜见顶头上司--云南清吏司郎中大人,这八字眉的胖子都没拿正眼瞧他,问:“你是谁保荐到户部的?”
宋大人摇头,八字眉从鼻腔深处哼了一声,毫不客气地让宋临跪了一盏茶的工夫,愣是装得意外之极,“你怎么还跪着?”
把宋临给气得,恨不得冲上去踹他两脚。
而后,宋大人开始核对账目,跟个年轻官员同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