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4 / 7)
船坞,还不如他这个齐整呢。
小花儿摇着头,看着前方那块略作整理的沿海自然滩地,旁边竖立着一座牵引船舶上下滩的人力木质绞车,几十个船工正在一艘接近完工的楼船边忙碌着,旁边的棚子里堆放着斧子、锯子、凿子、刨子、榔头、墨袋等最基本的造船工具。
小花儿跑上前去仔细查看着那艘中型楼船,立刻发现它的底舱里没有水密隔舱,再研究那舵和桅杆,小花儿轻吸口气,再慢慢呼出,果然不出所料,当世的造船技术还停留在唐宋之前,也许只是相当于晋隋的水平。
船坞的工长杜二看到唐窦来了就立刻迎了上来,他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精壮汉子,黝黑的脸上纹路深刻,那是常年户外劳作,雨打暴晒的结果,他家是南岳王的家奴,祖祖辈辈都是船工,他随着父亲迁移到大华岛时还只是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
“唐大先生,您来了,他是——”杜二回头盯着那个跑前跑后,查东问西的黄脸少年,有点疑惑。
“——咳咳,他是老王爷的远方侄孙,我刚从你们原来在南岳州的封地把他寻回来的,对造船颇为精通。”
“咦?老王爷还有流落在外的亲属吗?倒没听说过呢。他叫——”
“呃,他叫杜华,不过我们都管他叫小花儿,虽是老王爷的嫡亲一脉,但你们却无须多礼,就叫他华公子吧,他来此是为了——”
“——为了和各位船工师傅学习。”小花儿不知何时跑了回来,顺口接住唐窦的话。
唐窦一愣,随即正色说道:“——不可,你随年幼谦逊,但咱们的规矩却是不可废,称呼上无所谓了,可名位上一定要清清楚楚,杜老二,这位杜华公子从今往后就是咱大华岛的岛主了,继承南岳杜老王爷的衣钵,我这个外戚从此也衷心辅佐杜华少岛主。”说着就扑通一声跪下,唬得杜二和远处的船工们也都纷纷跪倒。
小花儿惊得呆住,转瞬就伸手去搀扶唐窦,嘴里连声说:“罪过,罪过,受了你们这一拜岂不是要折寿,都快快请起!”
杜二和那些船工本来还很疑惑,但看到王爷的女婿唐大先生对这少年执礼甚恭,而那少年只单手就将唐大先生的胖重身体轻轻托起,不禁更是咂舌,再不犹豫,都跪在那里不肯起来,嘴里齐声呼道:“给少岛主请安!”
杜润老王爷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别无子嗣,归顺南楚后被削爵赶到这个孤岛上,族人们一直心中郁郁不欢,十几年前南岳王爷和郡主前后辞世,南岳遗民更是觉得飘零无根,认祖无门。若不是唐大先生一直撑持着岛上众人的营生,恐怕这里早已变成一座海上荒冢。此时忽然来了一位杜氏传人,简直就如天降甘霖,全都满心欢喜,这个少年虽说其貌不扬,但他身姿挺拔秀逸,态度谦和有礼,特别是那一双亮眸,星光都似没入他的眼中,摄人心魄。
经过好一番扰攘船工们才起身,又开始赶工,唐窦看得笑呵呵的,心里暗赞——小花儿年纪尚幼,但气势如虹。杜二恭恭敬敬地站在旁边,忽然想起刚才唐窦说的话,不禁问道:“少岛主也懂造船吗?”
小花儿眼神一暗,又想起前世方家的那些橡胶园和造船厂,他和姐姐,童舒常常在船排之间跑来跑去,捉迷藏,被长辈捉到就是一顿狠批,但却依然乐此不疲,那些快乐的日子早已随风远去了。
“杜师傅,我也只是略知一二,一切都还要向你们学习。”
“……呵呵呵……花儿呀……你当真谦逊,”花袭人想起小花儿当时所说的那‘略知一二’,不禁讪笑,“……花儿,你可知道如今岛上已经没人敢说‘略知一二’了。”
小花儿窘迫地抻抻衣摆,没想到老大会忽然打趣他,
“——那个就是你‘略知一二’之一吗?”花袭人伸手指着滩涂上的巨型船排,神色严正。
“——对。”小花儿望着隐在月光,灯烛光之后的繁复结构,不禁又想起当时的情行:
参观船坞的第二天,小花儿就搬到了华湾,唐窦力劝,但小花儿却异常坚持,
“花儿这孩子看着随和好说话,骨子却最执拗,你就随他去吧。”花老大的一句话让唐窦无可奈何地捐起了小花儿的行李。
等到了船坞放下行李,小花儿叫来杜二,正色说:“杜师傅,咱们必须要有自己的船排。”小花儿身上未着袍服,只穿劲装衫裤,更衬得整个人清俊秀挺。
“——船排?”杜二抓抓头,不明所以。
小花儿把连夜赶画的图纸递给他和唐窦看,一边解释:“单靠人力木质绞车牵引船舶下水费时费力,如果我们有了这种船排,就可以建造大吨位船舶,也能解决本岛和外地渔船返新、上油漆、大修补漏等改造工程,不仅能满足我们建造大船的革新需要,也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
杜老二对小花儿的话似懂非懂,听得是云山雾罩,他的眼睛只死死盯着那张薄薄的图纸,嘴巴渐渐咧开,笑得合不拢嘴。而紧随小花儿,财神爷似的唐窦早已习惯了他和唐怡时不时冒出的古怪词汇,此时听到‘更大的收益’几个字,细一琢磨,便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