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2 / 3)
弯弯地看牢他,
“没……没出什么事……就是想告诉殿下您交代的都已经布置下去了……”许君翔的谎言和他对自己的痛恨一齐冲口而出,脸上的烫热更甚,渐渐烧向耳后。
“哦……如此呀……我知道了,你也快回去休息吧,明日还要随我去宝宁寺呢。”明霄的语气淡淡的,可就是这种淡到了极处的失望令小许一下子湿了眼眶,他冷眼看向双福,却震惊地发现双福的眼角也氤着点水光。只这一丝泪光就击溃了君翔,他向殿门退去,脚步踉跄,
“……殿下……臣告退了……”
殿门开处,劲风卷着雪一团团地扑入大殿,双福哆嗦了一下,伸手抱臂,今年的冬天格外冷呀。
翌日,夏历十二月初八,正是腊八节的正日子,暴雪已停,但天光未明,苍灰色的雪云层层叠叠地压在天际,蛟龙般咆哮翻滚着。
明霄一早就起来梳洗穿戴。因南楚古例不祭冬至,大祭腊八,明霄今天又是待王往祭,意义重大,所以格外隆重,他身着王太子冕服,头上戴的冕冠玄表朱里,前圆后方,前后各九旒,每旒各五采缫九就,贯五采玉九,身穿九章衮服,衣为天玄色,上织五章,龙在肩,山在背,火、华虫、宗彝在袖,裳为地缡色,织藻、粉米、黼、黻。
大夏朝规,冕服只允许皇帝、皇太子、亲王、世子和郡王等贵族穿用,其他公侯以下官员禁用冕服,南楚虽自立为政,但却一直遵行夏礼,所以明霄依礼穿着九章冕服,只是按夏例他本该穿青而非玄。
这身祭祀大礼服使明霄一洗少年稚气,气度更加清华高贵,在旁侧立的明浩和君翔都觉得他身上似有光晕浮动,令人不敢正视,那些内侍宫人们更是俯身低头,态度尊崇。
明霄先到东宫内书房向太傅敬献腊八粥,再去西内保政殿向父王请安静听教诲。武王明涧意端坐于正殿王座之上,眼看着明霄身着衮衣冕冠而入,好似踩着祥云被诸神祝福的上古楚王,其容颜秀丽无匹,姿态飘逸,不觉心下大喜!这个长子从小文秀内敛,武王一直担心他难以成器,才破釜沉舟在攻蜀时命他独守肫州诱敌深入,没想到此计真的令明霄置之死地而后生了。
武王哪里知道,明霄如今能如此奋发向上全是因为有个人曾对他说过:“阿鸾,你的内心深处一定藏着一眼甘泉。”;那个人还对他谆谆嘱咐:“阿鸾,你应该勇于超越自己,走得更远,蹬得更高,直至群星在你的脚下!”
明霄郑重俯首叩拜,聆听武王训诲祝福后遂率诸臣前往家庙祭祀祖先。
每到腊月,临州第一名刹宝宁寺便忙乎起来,僧众们不但要清扫佛殿,擦洗贡器,还要整理平时很少使用的大灶房。大灶房里的那口铜锅直径两米多,腊八前夜就要用它来熬煮佛粥。
“原来这盛名远播的佛粥竟是用剩饭所制?”小花儿一边扇着火一边皱眉问身旁的唐怡,他们俩此时都已装扮成带发修行的俗家弟子模样。
“……嗬嗬嗬嗬……你……你的脸……”唐怡用手里的大蒲扇点着小花儿的脸,此时大铜锅前就他们两人看灶,寺中其它僧人早就去忙八音鼓乐大法会了。
小花儿被她笑得莫名其妙,扭头看向唐怡,也不禁噗哧笑了,“……哈哈哈……你还笑我……你爹给咱们准备的这面具当真多余……呵呵呵……”
唐怡狐疑地伸手摸脸,结果又一大块炭黑被蹭到脸上,“……怎么……我也变灶王爷啦?”
小花儿猛点头,一边努力扇火,更多的灶灰飞出灶膛落在他们的脸上,发上和衣上,两人顿时大乐,互相用蒲扇扇着,没过多久便如从烟囱中爬出来的一般了。
“好了,好了,别闹了,咱们脸上这效果绝对能蒙混过关了。”唐怡受不住了,摇手喊停。
小花儿一听,猛地顿住,灶灰纷纷而落,钻进他的眼睛,鼻子,他被呛得眼里飙出泪花,大咳起来,就连心里仿佛也飞进了无数粉尘。
“我看他这阵势真不像是在找朋友,倒像是在抓逃犯。”
唐怡心中不忿,话都是从鼻腔里哼着说出来的。他们昨天回府后本想立刻动身,却不料被唐窦一把拦住,说是临州十大城门已完全被封锁戒严,此时城里是十步一岗,五步一哨,连城外的渔港码头也都完全被控制了,据唐门布置在东宫禁军中的暗卡回报:是因王太子明霄要找一位失散的友人所致。
“你们刚才出去一定是暴露了行藏。”唐窦倒不是责怪,只是暗惊那明霄的动作如此之快,真不像是个十四岁的少年所为。
小花儿想起自己被风卷走后又出现在阿鸾头上的斗笠,心头急跳,——阿鸾,他,难道今天在集市时发现了自己的踪迹吗?
“——他做得可有点过分,除了宫廷禁军,都城左右宿卫,连征西将军许信的兵牟都用上了,如此气势汹汹,简直是要将你捉拿归案,押入大牢的架势呀。”唐窦咂着嘴,小胖脸上失去了嬉笑的模样。
小花儿听到此言,心反而静下来,心静到极处,大脑却飞速运转,——阿鸾虽有时性子别扭,却绝不是下手狠辣,不留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