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孟国之乱起始(2 / 6)
诞生时非常弱小。前朝时期,曾经被主政权打的落花流水险些亡族灭种。为了保护自己民族的传承,启灵族臣服于蒙古族。在前朝初期,慑于帝国的强盛,启灵族是强大的帝国的臣民,承担着纳贡和服兵役的义务。
后来前朝朝堂更迭,当政者强取豪夺、奢华成性,加上大兴开国之帝挑起的战争,给了启灵族以缓存的机会,从此彻底丧失了对启灵族人的约束能力。而此时的蒙古回鹘国的灭亡,以及取代他的那古斯的落后和弱小,则使蒙古部落出现了罕见的权利真空。于是,启灵族趁机崛起,一跃成为中国北方最强大的势力。就在前朝灭亡的第一年,启灵族大部落联盟统领(史书注:即启灵族部落联军最高统帅,掌握兵权)百里皇极废除那古斯可汗之位,取而代之。随后短短10年间,百里皇极统一启灵族民族,平息了启灵族大贵族的叛乱,百里皇极废除原启灵族的可汗选举制度,仿效中原王朝建立皇权世袭制。正式称帝建国,定国号为孟。随后的很短时间里,启灵族灭亡了存在200多年的“海东盛国”渤海。相继征服了蒙古高原地区的其余部落,唯女真一族识时务者为俊杰,投靠了大兴,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一直延续至今,昭王之妻就是女真族的可汗之女。
孟国建立之后,野心蓬勃,公开屡次入侵大兴,最终于先皇在世时趁守边大将惊云叛乱侵占了东土以南的越城十六州。至此,启灵族帝国版图正式形成:北方跨过北海进入冰山之地,西部直抵沙漠之域,东部濒临大海,南跨越城进入大兴,隔河与大兴王朝对峙。从百里皇极正式称帝建国起,启灵族人只用21年时间,就建立起一个疆域空前辽阔、强盛的草原帝国。整个国土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而且这个帝国完全不同于以往游牧民族政权,先后绵延达百年,而且建立自己的经济文化,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字历史。强大的启灵族王朝不仅威震大兴,甚至远方的一些蛮夷之国也成为它的权属国。在很多地方,启灵族甚至取代大兴的中原正统地位,成为鼎盛的象征。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启灵族对武力的崇尚,造就出了全民皆是战士的情况。
而景王之所以被称为战神的原因就是在景王13岁时收复了越城十六州,将启灵族赶出了大兴的版图,并且将他们死死压制住,再也没能跨过越城半步。
孟国的强盛,首先应该从孟*制说起。
孟国是游牧民族国家。他的军制即有中原王朝的特点,也继承了游牧部落时代的痕迹。孟*队的前身,是建国前的启灵族部落联盟武装。启灵族民族统一前是八个部落组成的、松散的部落联盟,各部落都有自己独立的武装力量。这些独立的武装力量平时各自为战,战时则在联盟“可汗”的名义下组成联军,而最高首领就是可汗。孟国开创着百里皇极的家族就是启灵族部落联盟世袭可汗。可汗名义上是大可汗的臣子,但实际上权利却几乎独立于可汗之外。可汗只拥有名义上的行政权。结果,掌握兵权的可汗逐步架空了可汗使其最终成为傀儡。部落联盟武装最大弊端就是没有统一性,而且属于最典型的民兵。因此,百里皇极在建国后,就着手建立起完善的军事制度和基本固定的武装力量。
与大兴皇族惊人的类似。孟国开国皇帝百里皇极的家族本来不是启灵族首脑。就是因为担任了世袭可汗。靠掌握启灵族部落联盟兵权,才最终废除了原可汗篡位并统一全族的。因此,百里皇极极为重视对兵权的掌控。在投靠他的汉族人才和本族大臣的辅佐下建立起一整套军事政治制度。启灵族皇帝或掌朝太后是国家最高军事统帅,直接控制着一切与军队建设有关的事物,独掌军队的建置、调动和指挥大权。这点与中原建立的王朝完全相同。但皇帝一个人毕竟不可能面面俱到,于是设立了专门机构作为助手。
在皇帝之下,启灵族设立了南、北军机院,作为最高军事决策机构。北军机院在启灵族本土,他的前身就是统一前百里皇极的军事组织。因此是帝国最高军事行政机构,掌管着全国的军事权利。而南军机院则隶属于北军机院,专门负责越城十六州等汉族地区的军事事务。尤其是专门管理由汉人组成的“汉军”。地位和级别远不如北军机院
南、北军机院的最高长官是南、北军机长,负责帝国南北地区的军事事物,直接向启灵族皇帝负责。皇帝通过与南、北军机院对全*队进行掌握。如此事关皇室和国家存亡的要职自然不会落于外人。南、北军机长完全由出自启灵族百里氏皇族和萧氏后族这两大家族的皇亲贵胄。例如,六皇子百里辰风的祖母,就是启灵族帝国萧氏承天皇太后,承天皇太后的父亲萧思温,就曾经先后担任过南、北院军机长。
另外,在南、北军机院之外,孟国还有一种官职很有价值。这就是北、南大王院。而北、南大王院的掌控者,就是启灵族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我们大兴历任丞相都认为必须明确一点,就是对启灵族皇帝里说,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的意义非同寻常!因为北、南大王院管辖的就是启灵族皇帝自己的百里氏皇族部落!
开国皇帝百里皇极在挫败一系列内部叛乱后,为强化对百里氏部落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