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孟国之乱起始(4 / 6)
族,战争中拥有优先劫掠权,战后对战利品如财宝或奴隶则有优先挑选权。当时启灵族国家正规军规模、数量有限,而且军事制度还遗留有强烈的旧式色彩。因此,贵族王公军成为军队重要来源,成为孟国早期对外用兵的主力。在当时孟*事和国家政治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贵族王公军不受政府管辖,因此经常成为诸王叛乱的工具。诸王都出身皇族或后族,而皇位又是那样诱人,谁都想过把皇帝瘾。既然手里有钱有地更有兵,那借此发动叛乱就是顺理成章了。于是乎,历次孟国内乱尤其是开国初期,贵族王公军无一例外的都是中坚。动辄就会发生贵族王公军与皇家亲军之间的杀戮。而大量兵力散落在中央控制之外,对中央政权和皇权的稳定构成极为严重的威胁。因此如何对付诸王篡位成了历代启灵族皇帝最要命的大事。
从上上一代启灵族皇上百里萧绰开始,孟国开始大规模改革,其重点就是打击、削弱诸王私家兵力。如此要命的举动自然引发了诸王激烈的反抗。对此拉一部分打压分而治之,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诸王势力。
百里萧绰虽然文韬武略,但他确实无力,更不敢从根本上撼动——因为这直接涉及整个启灵族民族上层集团的根本利益,拥有不可能根除的强大势力。百里萧绰如果真如此,她就是要与整个启灵族贵族集团对抗!这显然是不可想像的。事实上,百里萧绰也确实是无能为力——他竭尽全力的震慑了诸王。
启灵族人在进入中原前,就已经在战争中掠获了大量汉族人。除了当奴隶外,为弥补本*队数量不足,启灵族人将一些汉人编入军队。一开始还和其他民族士兵混编。可当孟国占领越城十六州后,孟国的汉族人口急剧膨胀。于是,开始组建汉人为主的军队,这就是孟国汉军。按时间划分,孟国汉军又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占领越城十六州前,在北方地区组建的老汉军。而占领越城十六州后,由于当地在燕山、太行山之南。因此,用当地汉人组建的新军被正式命名为“山南汉军”。这支军队构成了日后启灵族汉军的主体。汉军的装备是最次的。吃的最次,武器质量低劣而且缺乏防护装备,基本就是一支轻步兵。
汉军构成了孟军步兵的基本主体,承担了最艰苦、伤亡最惨烈的战争。但是在孟军中地位最低待遇最差。因为启灵族人是最典型的少数民族政权,对汉人从来就不信任。汉军不仅装备落后待遇最差,而且中、高级军官清一色全由启灵族人或渤海等亲启灵族民族担任,汉人在孟军中只能担任低级军官。启灵族军官对汉军士兵的歧视是极为残暴的。汉军只被当作炮灰甚至奴隶看待。打骂欺压是家常,动辄还可能被杀戮。
因此,孟军中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直接后果就是早期汉军经常发生哗变。
这些军队,构成了孟*队的主体。但是他们都不是启灵族帝国最精锐的武力。和宋朝一样,整个启灵族帝国真正最精锐、最生猛的武装力量同样也由启灵族皇帝本人或掌朝太后亲自、直接控制。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启灵族帝国皇室御帐亲骑!
御帐亲骑的前身,就是百里皇极担任可汗时的私人卫队。顾名思义。御帐亲骑就是指卫戍启灵族皇帝或掌朝太后御用宫帐的贴身近卫御林亲军!这支军队成员全是启灵族人,由千里挑一的,直属皇帝的部族壮丁组成。军官完全由皇帝或太后亲自任命,完全出自皇族百里氏和后族萧氏。高级军官则完全出自百里氏,目的就是为确保对皇帝的绝对忠诚。开国初期启灵族人口少,加之兵员选拔极为严格,因此御帐亲骑总兵力始终徘徊在2万人左右。但都是精兵中的精兵。
启灵族的冶金和军工科技比较落后,但作为皇帝的贴身直属亲军得到不惜血本的全力武装。因此御帐亲骑的武器装备和待遇是最强的。钢制军备在启灵族军队中绝对是奢侈品,通常只有军官有资格使用。但御帐亲骑居然普及了由被俘的中原工匠制造的钢制军械。与步兵装备的铁制甲胄不同,御帐亲骑清一色全是重装钢甲骑兵!士兵有一顶钢制头盔。披挂的则是层叠的鱼鳞钢甲!在前、后胸则有两块厚达两毫米的、足有餐盘的掩心镜。战马也披挂着马甲。马甲里面是皮革,外面是一层铁制鱼鳞甲,马头上还戴着铁制护面。
在武器上,御帐亲骑装备有先进的钢制刀矛和强大的复合弓,在射程和砍劈力上远远超过其他军队的普通铁制武器。最重要的是,御帐亲骑战马极为特殊。不是孟军普遍使用的矮小的蒙古马。而是清一色武装了来自西域,著名的纯汗血宝马。与矮小的蒙古马相比,伊纯汗血宝马外观高大俊美体质强健,拥有极强的爆发力、耐力和负重力而且生性机警。哪怕在中原也算是最优良的战马,也是中原本土最适合作为重骑兵坐骑的马种。唐诗中流传千古的“天马”,指的就是伊犁—哈萨克纯汗血宝马。
御帐亲骑极其重视平时的训练,其训练甚至可以用残酷来形容。包括弓弩射击、近身刀矛搏杀技巧和骑术训练以及长途行军等。作为皇帝的亲军,精良的装备加上优秀的士兵,御帐亲骑的战斗力可想而之!向以凶悍暴虐、勇猛善战著称于世。无论面对怎样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