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落地生根(2)(1 / 2)
因为昨天晚上曹杨做了个噩梦,早上醒的晚点。
钱可起来后做了早餐,就走出竹楼查看,惊喜的发现外面果林的果子又全部挂满果子,远处田地里因为没有播种没有任何反应。
拿出玉牌立即查看,发现这些区域的东西最多八个小时就会自动成熟。
也就是说无需催熟剂也可以,一晚上即行。
得知这点,钱可把田地全部都种上了水稻,毕竟粮食是值钱的作物,而且打理起来还不麻烦,种植的时候钱可看了亩产,竟然高达2000斤,难怪他之前的收获有那么大,因为没有计量容器,对收入并不清楚,只知道一亩果林加十亩的粮食果蔬占了储物戒指的一半空间。
把这些都搞好,又去把果子都收了。
曹杨起来,揉了几次眼睛,发现自己还是在这里,无奈的哀叹一声,洗漱完毕吃了桌上的东西,发现钱可已经在附近转了很远去了。
“钱可。”曹杨站在竹楼走廊喊他。
钱可闻声朝他挥挥手,把车招了下来,开车低空飞回来。
“怎么样,休息好了吗?”钱可下车看着曹杨问。
“嗯。”
“早点吃了吗?”
“吃了,碗也洗了。”曹杨笑着说。
“下次我来洗碗吧,你的手不合适。”
曹杨摇摇头说:“既然都来这了,还计较这些干什么呢,这辈子还不知道会不会再摸到钢琴呢!”
钱可听了不知道怎么安慰他,只是不知道商店里有没有钢琴卖,下次可以看看。
“我们今天去哪?”曹杨看着钱可在发呆,好奇的问。
“去九河县看看吧!”钱可准备不管如何,还是先把这里发展起来再说,毕竟这里是立命之本。
回到房里把古代衣服换上,毕竟是第一次穿,两个人互相帮忙也弄了半天,好不容易把腰带系好发现两人的发型又不合适。”怎么办?衣服是古代的,头发这么短。
“看看商店?”曹杨拿出系在脖子上的玉牌,点开商店,果然有古人的帽子出售,买了两顶黑色的帽子戴上,显得有点奇怪,倒是曹杨因为长得好白色的衣服显得像个古代的少爷。
两人上车出发,定位在九河县,早上八点二十动身,到九河的时候小县城慢慢的出现在下面。
“好像没什么人似得?”曹杨坐在车上看着下面的县城,路上的人稀稀拉拉的,城门口也是。
“我们找个地方偷偷下去。”钱可在附近找个没人的位置定位,飞车可以检测附近的情况,两人下车,把飞车隐形又飞回半空。
走上大道,顺着官道回县城。
这里的时代相当于中国的唐朝,普通百姓的发型也是在头上盘个发髻,贫者用布巾,富者带帽冠。
九河县的人说话的口音他们竟听得懂,有普通话语系的腔调,最难得的是城门上的九河两个字竟然是繁体的。
“这下好了,总算不是文盲。”钱可感叹到。
不过九河的老百姓的衣着明显很差劲,进出城门的都是穿着补丁的农民居多,挑着柴,推着车。
城门口没有什么收费的或是看门的兵丁。
两人跟着百姓进入县城,县城的街道难得是铺了麻石条的,虽然不算平坦,但是也算好走。
城内的主街就一条,顺着主街走,除了酒店,杂货店,山货店,还有布店,家具,另外几家不知道是什么的店之外,看不出有什么和想象中不同的。
看到一家名为荣升粮油的铺子,钱可带着曹杨走进去看看。
粮米店的掌柜看他们的装扮不俗立即迎出来:“二位少爷看要点什么?”
钱可和曹杨都是南方人,对店里的粮食大部分都还认识。
“这里的大米怎么都是分成几种来卖,是不是有什么不同的讲究?”钱可看着三种不同的大米问。
“当然,听口音少爷想必是外方人士,这最上面的是上等米,售价三十五文一斤,中间的是黄色的程米,售价是二十文,最下面的是红米,售价是十文了。”
“红米是什么米啊?”曹杨好奇的拿起来看,发现除了颜色深沉没什么区别。
“红米是五年以上的官府程米,我们耀国主产是米,主食也是米,所以米分档次卖很正常的。”老板认真的解释道。
“哦,那老板看看我这米怎么样?”钱可假装掏东西的从袖子里拿出储物戒指里的谷子递给老板看。
老板接过谷子,丢进嘴里嚼了嚼点点头:“这是上等精米,比我这里的上等米还好,看来是南方婆罗洲的产物,这米好,这米好!”
钱可点点头知道山谷的东西都是好东西。
“这个多少钱一斤如果您收的话?”钱可问到。
老板做了个思考的表情:“少爷你有多少这样的米呢?”
“一万斤吧!”钱可想了想回答到。
“那我按上等米的售价收购,您看怎么样?”老板试探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