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天下珍玩 > 第271章 亨九血书

第271章 亨九血书(1 / 2)

崇祯秘藏。

这老伙计当年负责崇祯秘藏的押运。

唐易一阵激动,继续往下看去。“后龙堪舆,九龙合璧,一龙为洞,双目窍开,吾已堪任······”

沒了。

就这么几句啊。唐易心有不甘,彻头彻尾把这封血书读完了,后面的却又是些什么委曲求全,推行汉制之类的话了。

落款为:亨九血书。

洪承畴,号亨九,明末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血书中所写,基本就是被俘、降清、仕清的经过。崇祯十五年,洪承畴率军被困松山半年,当时副将夏承德提出,可以让儿子夏舒为人质來投降。

洪承畴还算是血战到底,但后來被俘,皇太极三番五次招降,但是洪承畴不为所动。后來,皇太极派了降清的吏部尚书范文程前去劝降,范文程察言观色,最终成功。皇太极曾亲手把自己的貂裘披到洪承畴身上,笼络人心。

不过,皇太极表面上对洪承畴恩礼有加,其实对他采取了软禁政策,他在家中不能任意外出,也不封官,只是咨询策略。

崇祯十七年,洪承畴跟随多尔衮攻明,四月十一到了辽河,这时候听说李自成已经攻下了京城。崇祯皇帝上吊。洪承畴出谋划策。清军出其不意。又拿下了京城。

满清入京之后。顺治皇帝对洪承畴面儿上还是很器重的。任命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还兼着都察院右都御史。并授秘书院大学士。洪承畴由此成为清朝的第一个汉人宰相。

顺治二年。南京被攻克。多尔衮下了一道“剃头令”。所谓“留发不留人”。江南民众激烈反抗。攻克南京的多铎根本控制不了局面。这时候。洪承畴又出马了。被“敕赐便宜行事”。到南京安抚民心。平定乱局。

而这封血书。是顺治四年。洪承畴的老父去世。他回乡守制时写的。应该是写完后。藏到了这支住诸葛笔当中。而这支笔是如何流落民间。又被老人的祖上所得。那就无从考证了。

洪承畴这个人。是很复杂的。一开始。传來的是他战死的讯息。可是后來降清的消息传來。都傻了眼。在古代。大多数民众喜欢用极端的“忠”和“奸”來评价历史人物。那么对于前明遗民來说。对洪承畴的评价可想而知。

从血书中不难看出,崇祯皇帝曾经极为宠信洪承畴,连这押运秘藏的事儿都让他來干,所谓的“押运”,那可不是单纯的押运,而是押运到地方,再封藏起來,可以说就是随时可以取走秘藏的人,否则也不用“随从皆杀之”了。

好在洪承畴虽然降清,但终究沒有透露秘藏的所在,他不是糊涂人,降是降了,但还能认定满清当时是外族。同时,也可以由此推断,崇祯秘藏,非同凡响。

根据血书中的“吾已堪任”,这件事儿,也被洪承畴看做自己的一件沒有完全降清的气节证据。

实际上,洪承畴为了感激崇祯皇帝的信任,曾在厅堂之上张挂了一幅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结果得知他降清之后,有人在这幅对联的上下联各加了一个字,变成了: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标点是我加的,估计让谁加也会这么加,肯定是这个语气。

洪承畴活得是很尴尬的,前明遗民强烈排斥他,清廷其实也沒有真正接受他,多尔衮和顺治算是重用过他,但是只是给他虚名让他干活儿,沒有真正进入决策层面。洪承畴大力推行汉制、汉文化,结果,接受了儒家理论的满人,也反过來认为他是个不忠贰臣。他被列入了清朝的。

纵观洪承畴的一生,保护了这个崇祯秘藏,确实是不得不提的一件事情。

但是可惜,沒有任何正史甚至野史记载了这一点。

好在,现在有一个人知道了,还是个学历史的,也相信了他。

唐易忍不住大声说了出來:

“洪承畴,我读懂了你的忏悔,九泉之下,你也该瞑目了。至于崇祯秘藏,我去看看也不为过吧。”

“卧槽,你鬼叫个啥。”毛逐推门进來,对着柜台后面的唐易嚷道。

“你可回來了,看着店,我去看几样东西。唐易把血书迅速卷了起來,又把笔毫安置到了笔杆上。

毛逐并沒有注意唐易的动作,先是把包放到了一边,而后倒了一杯水,喝了一大口才说道:“又有什么好东西。”

这次去瓷都,毛逐捡漏了一把“黄锡”,心气顿时就显得不一般了。

唐易将血书放进了包里,拿着这支诸葛笔递给毛逐,“你看看。”

倒不是他不想把血书的事儿告诉毛逐,只是关系到崇祯秘藏,这事儿事关重大,而且还未成形,现在确实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这毛笔倒是个老东西,年头不短了,不过看似很普通啊。”毛逐拿着笔坐下了,看了看之后说道。

“你眼力进步很快啊,这是一支诸葛笔,不过确实是太普通了。”唐易接口道。

“多少钱。”毛逐又喝了一口水。

“一万。”唐易道。

毛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