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孩子读书好费心(3 / 3)
名望的老师,专门给5岁到12岁的方家蒙童讲课,已经出了好几个十二三岁的小秀才了。
但又有些舍不得定王府的家学。那可是皇城第一王府,不是说进就随便进的。虽然方国公的家学很不错,但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定王府,就像省级重点和国家重点那样,首先就不在一个档次上,师资力量是王府更好。
而且同窗将来都是人脉,是关系圈,方家孩子和定王府孩子一比……根本没有可比性。
朝阳郡主又扔出一个诱人的胡萝卜:“父王说,如今在府里讲经史,教书法的是曾任太常寺卿的苏砚。”也只有这样的实权王爷,才请得起做过正三品官儿的人做蒙童的先生。
老郡公瞪大眼,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可是光启三年状元及第,写一笔好欧骨,后任太常寺卿,却因揭发当时的丞相贪腐,被陷害遭流放,后来平反的那位?”
朝阳郡主点头。
王梓光:“……”这一听就命运坎坷啊。
老郡公年轻时也是要上朝的,与苏砚曾同朝为官,很仰慕他的才学,想要交个朋友。可人家是有才学又有傲骨的正经读书人,根本看不上他这个靠祖荫袭爵的文不成武不就的勋贵。
也正因为苏砚清高硬气得罪的人不要太多了,后来被陷害流放,根本没人帮他说话。
老郡公抚掌大笑:“苏砚是有真才实学之人,一手楷书颇得欧阳风骨,是先皇都赞过的。可惜过刚易折,受尽磋磨。不过有他教导锁儿的经史,书法……甚好,甚好!”
有山珍海味,谁愿意去吃糠菜?老郡公哪里舍得让自家孙子放弃如此好的学习条件呢?
苏砚啊……
一般人请不起,那个硬骨头,也请不动。
于是朝阳顺理成章,带着儿子搬进了定王府东侧,独立开辟出来的大宅院开悟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