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梦境徘徊(2 / 3)
不了?
没关系,现在做不到,不见得以后做不到,十年后做不到,百年千年后总能做到的。
治水,是百年国策,千年国运之基石,慢慢做,总有一天可以做到的。
《治水策》飞快刊印发行,成为了官方治水指导书,朝廷要求各地州郡认真执行。不求毕其功于一役,但必须有所作为。每个官员日常围绕治水策,多做政绩,户部会进行考核。
因扉页上赵瑞写的序言,让这份本该枯燥无味的小册,感动了无数人。
也不枉这位认真的秘书赵大人,写一份就召集家人拿出来念……没哭?再写……一直写到最后,所有的家人都热泪盈眶……嗯,不是烦我才哭的吧?……他又拿到街坊上去念一念,有了催泪效果,才算定稿。
为此硬生生让自己的头发白了一半。
……
至于治水费用,还是老规矩,地方负担一半,国库负担一半。
权户部尚书卢定国脑子聪明,马上仿照“义商策”建议引入民营资本参与,提供物资,政府买单,可以防止贪渎,节约国库支出。但治水的预算数额仍然十分庞大,皇帝和户部却拿得心甘情愿,反正遭灾也要赈济,要免赋,灾害有损失,灾后重建都是钱。
这就是长乐王关于成本,收益的理论。前期付出一些必要的成本,后期享受收益,才是保证国家长期延续,繁荣下去的基础啊。
眼光要放长远。
且人口损失是国家最大的损失,是无法用金钱弥补的。
有了“一切为了保护百姓”这个基本基调,很快数份灾害自救手册,也下发至各地,普及给百姓知道,降低了百姓在自然灾害中的伤亡率。
一时间,天下大声赞,百姓齐欢呼,到处都是拍皇帝龙屁,赞长乐王仁德,歌功颂德的声音。天京城百姓知道长乐王为了百姓重病濒死,纷纷开展封建迷信活动,点长明灯,祭祀祈愿,心诚无比。
……
不论外头风雨如何,合欢殿是平静的。
沐慈并非全然失去知觉,迷迷糊糊感觉到唇间的温热柔软,闻到淡淡薄荷与栀子的清冽之气,知道是沐若松在哺喂药食。
沐若松因他的母妹不喜欢世家流行的浓重香气,喜欢栀子淡香,而他光用栀子略女气,便加了薄荷。
沐慈并不反感这个曾牵动他一丝情绪的少年的哺喂,生理性的厌药反应减轻了,便配合吞入食物与药物。他心知自己生存把握更大,且凭自己的意志力这点风寒病症不至于要命,便放心陷入沉睡。
反正有人喂,不如多睡几天,睡眠是最好的恢复!!且他从未睡得这般香沉,他陷入了一个梦境里,觉得有点意思,并不着急挣脱清醒。
他梦到了自己在华国的七十多年人生,一幕一幕犹如电影,难忘的画面飞速闪过……
他梦见自己重活一世,在初恋军神因公殉职的瞬间,将爱人救回,两个人继续为了上下问题大打出手,打了六十年,垂垂老矣……然后一起烧成灰不分彼此,埋在一颗树下,灵魂也变成了那颗大树,坐看风云变幻,生死不分离。
场景转换,他又梦见了那场在凯德大教堂的盛大婚礼,他的又一个爱人因婚前恐惧症逃跑,他这一次没放手,讲个P的风度啊怕爱人枯萎在自己手里给他自由……他亲自抓住爱人,逼着交换戒指,爱人逃他就追,纠缠一生……
都很有趣,比他孤独终老的结局好多了。
——原来,理智退却,在潜意识的梦中,我是会留恋,有遗憾的。
一个人太聪明,又过于冷静,就会将世事看的通透明白——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生中也会有无数人来了又走,连他自己,也不过是时光中的匆匆过客。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所以,他从不会像这个梦境一样,试图去抓住什么。
去留无意,宠辱不惊。
人人说“慈记”掌舵人端木慈是个矛盾综合体——心慈也手狠,温柔又无情,深爱却从不挽留,失去也从没眼泪。
只因沐慈有情,却从不被情感左右头脑。
他一生收获的真情也不多。
他是孤儿,没有父母亲情;因看的太明白,朋友对他的忌惮崇拜多于赤诚;便是军神深爱自己,自己在收到他殉职消息后,亦没有痛苦太久,一滴眼泪也没有流。
因为他太理智,知道哭泣、痛苦,并不能挽回什么,按自己的步调,做自己该做的事才正确。
不要旁人斥他无情,连他自己都觉得自己冷血到可怕。
后来的爱人逃婚,也是恨他无情。
——只怕我死了你也不会流一滴眼泪,爱上这样理智到无情你,是我此生最悲惨的事,却偏偏又无法停止爱你,于是更加悲哀。
罢了!
——既然我过于理智的爱,让人如此痛苦,那我索性更理智一点,不再动情,免得我长风万里,破浪前行,回头却看到有人将一颗心留在原地,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