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家和·探亲(2 / 3)
也十分灵敏,知道楚王必是默许的,虽也一头雾水搞不懂楚王在想啥?
可赵太师成了天京城炙手可热的红人,却是不争事实。
他接到的宴会邀请,比王又伦的多多了。
赵咎是名门望族,一股子名士风流,也比王又伦这个寒门出身的更受追捧。且赵太师性格也外放,喜欢参加宴会,才两三天,人缘就好得不得了。
一个左丞相兼太师,是新皇的老师,皇帝嫡系。
一个右丞相兼侍中,是楚王的姨父,楚王亲眷。
所以政事堂的气氛,这两天有些微妙,特别是两个丞相意见相左的时候,简直是暗流潮涌……政事堂其他参政知事,都不知道应该支持哪一边了。
因为谁都知道,陛下疼爱楚王,一听流言说楚王刺心头血,就去定王府看他。可楚王却将人拒之门外。
再加上先皇天授帝本属意楚王继位——这几乎也是公开的态度了。可不知怎么变成了现在这位。
还有想象力丰富的,一联想今上怎么扳倒暴太子的……
种种恩怨,分不清,理还乱。
不过,鉴于楚王有银子有兵,又于定王府有恩,两强结合能轻易掌控全局。楚王性子又喜怒莫测,不按牌理出牌,实在不好得罪;而德光帝除了屁股下的龙椅,几乎一穷二白,连供养宗室的银子,都是楚王看不过眼,送的银子。
所以朝臣觉得,宁得罪德光帝,不能得罪楚王。行事上便会有些偏颇,甚至还有些投靠楚王无门的官员,为表忠心,明里暗里给赵咎使绊子的。
王又伦寒门出身,见惯人间冷暖,哪里有不知道这些明潮暗流的呢?可他有什么办法?
有心让皇家两兄弟和好吧,德光帝倒是表态,应下会善待楚王“永不相负”。可楚王呢?一出宫就似那鸟出藩篱,龙入渊海,一去不回头。
他去定王府探望两次,都有贤世子等外人在场,实在没机会做深入交流。
头痛啊头痛!
……
王又伦回家,见已经身怀六甲的大媳妇正带着三岁的小孙子,在老妻床边侍疾,正喂药呢。
老妻一张脸被风霜侵蚀,黄黑且有细细皱纹,却仍可从眉目见到当年艳丽,此刻她正皱着一张脸喝药,看着就叫人心疼。
她虽四十多,孙儿都有了,有时还像个孩子,想尽种种办法逃避吃药。大媳妇也聪明,知道带上个小的,叫做了祖母的老妻当着小娃娃的面,不好意思不吃药。
小娃娃又乖巧疼人,一直说:“祖母不苦,祖母不痛……”
叫人心都化了。
王又伦到底还是心疼:“媳妇,放下吧,我来。”
大媳妇扶着肚子,领着小娃娃退下。因王又伦还年轻,所以大媳妇见他也是要注意避讳的。
王又伦在床头坐下,端着药,温声称呼老妻的名:“阿望,可是药苦?”
“只是一点风寒,我不觉得难受,很快会好,能不能不喝药?”谢望愁眉苦脸。
“良药苦口……”
“我懂,道理我都懂,可就是喝不下,闻到味儿就犯恶心。郎君,我不吃药好吗……”谢望虽做了祖母,可与王又伦单独相处,还时常有撒娇的小女儿态。
王又伦只觉得老妻虽眼角纹路重重,也还是可爱,心软下来,想起宫里那个怎么也不肯吃药的少年,无奈一笑:“你们姨甥俩真像,楚王也不爱喝药。”
谢望忧心忡忡:“不知雁奴好不好,听说他前几天也病了,可有乖乖喝药?”
王又伦想了一下,不太确定,只能安抚老妻:“他身边有个崔神医,最近又来了个医术极好的小神医,不用太担心,不会有事的。”
“我可怜的雁奴……”谢望想到那孩子独自在冷宫长大,受了诸多苦楚,心里就刀绞一样疼痛。
王又廷又叹口气,把药碗放下,知道老妻这回生病,其实更多是心病。
一因多年来,无法伸手照顾到妹妹外甥感到歉疚;二因“楚王刺心头血救定王”的传闻,把老妻吓坏了,一直固执站在门口,守了一天消息,直到下午楚王派人上门澄清谣言,告诉老妻他性命无碍才作罢。
因为担忧惊惶一场,天气稍微变凉,就引发了老妻积压的心病,让她病倒。
好在王又廷出身贫寒,谢望是经常参与劳作的,因着王又伦会疼人,不允她太过劳累,所以谢期并没有积劳成疾的倾向,算得上身体康健。
这一病,除了风寒咳嗽,脾胃不调,谢期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碍。
王又伦拉老妻起床:“算了,已经喝好几天的药,不喝也罢。你起来多活动活动。”
谢望就顺从地,练起了凤形健体术。
龙、凤两套健体术已经传开了,沐慈与朝阳都是美人,他们两个做这套动作无比看好,大幸朝也有追星族的,沐慈也不介意旁人学了去,就流传开了。
因凤形健体术动作平缓舒展,姿势好看,还能强身健体,柔韧筋骨。极其适合身在后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