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议和国书(3 / 4)
却因火势太大无法逃出去,更知道事情蹊跷,怕国书有失,就躲在了角落,死死护着锦盒。
方士佶闻讯赶到后,大火已经蔓延。他只发现了长子被烧焦的尸身,来不及痛哭就开始寻国书,结果鸿胪寺能烧的都烧光了,哪里还找得到?
四国使节得知国书被烧,更使劲蹦跶要求皇帝给个说法。方士佶只能和唐郁洲一起入宫请罪,可恰在此时,在冷宫多年的废妃谢氏病亡,天授帝发了疯清查内宫,同时闭朝半月,不问国事,也不见臣工。
天授帝被使臣闹得烦了,便简单粗暴下旨禁绝贸易,不复邦交,把四国使节从天京城赶走,和谈的事不了了之。
沐慈摸摸四封国书:“所以,方学士的长子拼了性命,救下了国书?”
方士佶眼眶发红,声音略哑:“犬子见火势太大,唯恐国书有失,竟然……他竟然将自己的腹部生生划开……”方士佶父子情深,现在提到长子,他还是情绪激动,无法成言。
他也是在给儿子亲自整理遗容时才发现国书的,那傻孩子把东西藏在腹内,压在地面,用身体保住了国书。长子那年才二十一岁,雏凤刚刚初鸣,就……他想一想自己疼了多年,寄予厚望的儿子,临死生生挖开自己脏腑的痛苦,就伤心到无法自抑。
方士佶曾在后来面见天授帝,将实情都说了。可天授帝困于私情,无心再过问。且已经被四国探知虚实,兵力难以为继,也不能拿四国如何。
方士佶就悄悄把国书藏了起来,留待以后。自己心灰意冷,上书致仕。天授帝心中有愧,便加封他为丞相尊位。
方士佶去而从不让人以“相公”称呼自己——不愿意要这个用长子性命换取的尊荣。
而郁洲没找到证据证明自己清白,虽因是公主之子免于追究,却仕途断绝,郁郁至今。
当年的事情,现在虽三言两语叙说清楚,却仍不减当时的紧张与凶险。
沐慈长叹口气,放下国书,走下御阶,亲手将唐郁洲扶起:“信安候为国受累,中了小人奸计,不必自责。有机会我定会清查真相,还你一个清白。”
唐郁洲动容,对德光帝和楚王深深鞠躬。
沐慈又走到背部已经略佝偻,被多年愧痛重压的方士佶身前,用力拍拍他的肩,道:“学士放心,有国书在手,我们不会让令公子,让所有人的牺牲白费。”
方士佶身体颤抖,眼眶赤红,却因不能君前失仪,死死忍耐。
沐慈又拱手对德光帝道:“英烈祠和圣贤殿即将封顶完工,请三哥下旨,将大幸开国的五月初一,定为国祭日,请入第一批为国贡献的英魂,以祭天地,告慰英灵。臣弟以为,学士的长子,当入此列。”
德光帝神色郑重:“九弟所言极是,理当如此。”
这个没任何人反对。
“臣……谢恩……”方士佶再忍耐不住,弯下身体伏跪在地,趴着半天不能起身,全身颤抖不停,偶尔才泻出几声压抑的哽咽。
就连最重规矩,爱劝诫的苏砚,也并没有出声指责方士佶失仪,大家都心情沉重。
王又伦当年科举试,正是拜在方士佶门下,他立即出列,口称老师,安抚他的情绪。
……
国书被收藏在了宫里,沐慈拿着誊抄的副本离宫。
牟渔一直沉默跟随。
沐慈一直到出了皇宫,才对已经漂亮翻身上马的牟渔伸手:“我和阿兄共骑。”
牟渔将他拉上去,抱在胸前,单手扶鞍,把缰绳扔给前面的微生疏。微生疏牵着马,溜溜达达往前慢慢走。
牟渔道:“我不需要你安慰,已经报仇了。”语气到底沉重了几分。
当年牟渔的家族正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云霄宫,有“北雪见,南云霄”之称。十一年前为抗击敌人,江湖门派也加入了战斗。云霄宫恰好顶在了西南边境,又因得罪过南理明王,惨遭灭门,只有忠仆护送了最小的孩子牟渔一人逃走。
后来牟渔被亲征的德光帝所救,带兵将南理明王连同他带来的人都灭杀了,的确是报了血海深仇。
正因为德光帝帮牟渔报了仇,他才会许诺一生的忠诚,连给皇子灌玉泉春酿也毫不手软。他就一条烂命,无牵无挂的。
“哦,那我需要安慰。”沐慈心境虽平和,但不是不会触动,特别在他对大幸有越来越深的感情后。毕竟,这块土地上,已经有了他的兄弟,他的爱人,他的伙伴,还有这么多可爱的百姓。
有时候,言语的安慰是无力的,只需要一个静静的拥抱。
牟渔下马时,手里打横抱着沐慈,沐慈双目紧闭,躺在他怀里。
梅容这两天是休假,听闻消息在门口迎接。
他今天睡到日上三竿才睡舒坦,起床洗漱后,把沐慈吩咐预留的早饭,加两个菜当午饭吃了。一直等人等到下午,他虽知道沐慈入宫是议事,可鉴于他对宫里的感官并不太好,心里有些担心。
梅容见沐慈被抱回来,又看牟渔神色沉重,他脸色刷得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