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此片不红没天理(5 / 7)
定无比,他利用智慧和希望,这两个自己仅有的资源,救赎了自由,也救赎了充满罪恶的鲨堡。‘要么忙着去活,要么赶着去死,人总得做点什么’,这个人类朴素的真理,被安迪完美的演绎。当失败和成功的概率对比如此悬殊时,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冒险。最终,这个白面书生,成为了真正的英雄”
“关于救赎, 安迪已然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当荧幕渐渐暗淡下来,我们不得不重又走进现实生活。面对颐指气使的老板,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哭闹的孩子,变心的情人……我们怎么来完成自己的救赎?不需要鹤嘴锄,也不需要丽塔?海华丝的海报;我们不需要面对暴躁的狱警,不需要面对无休止的查房,更不需要为‘三姐妹’吹喇叭。阻碍我们的,只是人性里的懒惰和恐惧。惧怕失败,懒得去付出努力——不正是这样吗?习惯痛苦,并泰然处之,自欺欺人地过那所谓的幸福生活;抑或在内心始终保持对痛苦的敏感,并在痛苦中挣扎,期待一个全新的开始。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让人难以选择,这个命题与‘做一个痛苦的思考者或者做一头快乐的猪’一样让人无从下手。我们该暗地问问自己:内心深处,我们到底被‘制度化’了多少?是否我们在心中早为自己建造了一座‘不可能’的高墙,把自己围在这监牢里,准备无风无雨地老死其中?我们是否在做之前就想好了退路,计算好了成功与失败的比率,试图付出最少的代价而得到最多? 若果真如此,那请不要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在山崖上找个下山的曲径,比蒙头向上攀登更难我们能做的,只能是,蒙头向前。一切,为了自由”
“为了自由”
“为了自由”
观众们全都高呼了起来。
“摆脱这种桎梏的束缚,追求我们的自由”
“上帝救赎我们,我们救赎自己”
“救赎”
“救赎”
……
很多犯人一边高呼一边落下了眼泪。
“今天,在这里,在洛杉矶第一监狱,我,玄霆荣少亨,作为一个中国人,向全美国民众呼吁大家,多关心失足的人,关心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健康,当然更多的是关心那些拥有自我救赎精神的人们,直到光明重现”
“光明”
“光明”
“光明”监狱的广场上,众志成城,这个时候,已经分不清楚哪里是犯人,哪里是普通人,他们已经融合在一起,水乳交融
《肖申克的救赎》的首映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首映式过后,在监狱的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狂欢活动。
无数观众和观影的犯人拉起了手,像是庆祝一个重大的节日一般载歌载舞。
看着如此融洽的只有在梦幻中才能出现的场面,那个典狱长用手帕擦着眼泪道:“感动,实在是太他妈的感动了,呜呜”
作为嘉宾的大导演科波拉也感叹道:“纵观美国的电影史,从来没有一部电影,能够这么的打动人心”
当夜,监狱无眠
不可否认,《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绝对是一部极其优秀电影,不管是在前世还是今天。
荣少亨对这部电影也寄托了很大的期望,因为前面说过,随着玄霆娱乐电影在好莱坞发展的速度还有步伐越来越快,荣少亨已经开始考虑走更加大气的发展路线,之前不管是《空中监狱》也好,《星河舰队》也罢,这些都属于娱乐性质的商业电影。整个气息在哪儿摆着,就是商品,你掏钱买票,我博君一笑,大家互不相欠。可是这部电影不一样,为什么,它有思考啊,通过这部片子,人们得到的不仅仅是娱乐,还有很深的思想内涵。也就是说,一部片子能不能成为经典,只需要用时间就能判断,一百年后,你再拿出来给人看,如果人们还能感动的话,那么这就是永恒,就是经典,否则,只是一部戏,一部让人看完以后只觉很爽的快餐文化,仅此而已
从艺术的角度上来说,荣少亨有意从单纯的满身铜臭的商人,变成一个富有内涵的电影人
就像有钱的暴发户一样,有了钱,就急着向上流社会看齐,可惜往往你挖煤的,上不了台面,真的硬挤上去,只会贻笑大方。
荣少亨这边又有些不同,他虽然出身低微,奈何肚子里有货,并且是高出当今二十年的老存货,因此在很多人看来,他是奇才是怪才,是百年不遇的电影奇葩。再通过他的勤奋他的努力-----像工作机器一样不停息,这就为他带来了如今向电影大师级别靠拢的机遇。
话再说回来,如今《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一经上映,犹如石破天惊般震撼了整个好莱坞影坛。原本随着圣诞档尾期变得低迷的电影界,再次刮起了龙卷风暴。诸多评论家,编剧,还有对于电影有着深厚研究的电影人,一般的观众,甚至比一般观众还要低级一些的凡夫俗子们,都对这部电影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一个在报纸上署名“我是黑人”的观众写道:“如果想了解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人文思想和生活环境等等,最好的一条途径就是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