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冬眠(1 / 2)
急诊室
脉冲探测仪准备完毕。
房间里聚集着十几位白衣大师,这些大师可是国内医学一界最为顶尖的人物。每一个出去,他都代表着某一个领域的权威。比如,那位掌管麻醉的医生,他的麻醉技术可是异常高超。不说在国内处于顶尖,就是放到国际,也是跺一跺脚,地也要抖一抖的大佬极人物。还有一直盯着显示器的那位脑科专家,号称天才开发者,无数普通人从他手中变为一个又一个的天才,又无数智障患者从他的手中得于恢复正常人的智商。当然,无数也只是少数。
“开始启动。”
发命令的却是那位站于中间的大师,显然,在这里,是由他全全负责。不过,现在大家都穿着白衣,带着口罩。一眼下去,大家差不多都是一样。
脉冲探测器成功启动,此时,各电脑显示器上,慢慢呈现了一个人的大脑图案。一排电脑中,全是大脑的影像。
大脑慢慢开始旋转,360度,720度……接着显示器中的大脑,慢慢变得越来越是透明。不对,准确的说应该是半透明。当你以现在的视角看到大脑内的结构时,大脑的皮层,照样还是能够看到。
大脑皮层检测完毕,转入下一阶段,放大倍数调至1000倍。
“组长,电波受到干扰。信号开始减弱。”
刚说完,此时显示器里地大脑影像慢慢变得模糊,偶尔整个镜像还会不断的跳动,摇摆不断。
位于中间的那位大师,紧锁双眉,再度发生命令:“报告各项数据。”
“体温0度,心跳每分钟5次,大脑皮层处于冰栋状态……”
还未说完,又是一声报告:“组长,电波受到强烈干扰。最多只能再坚持3分钟。”
“所有成员注意,2分45秒之内,记录所有数据。3分钟之内。关闭脉冲探测仪。”
3分钟很快就已结束,脉冲探测仪也准时关闭。几位护士推着小车,把患者带离急诊大厅。
准备好各自的资料。一个小时后,会议室集中开会讨论。
从嘉兴到首都。一天一夜的折腾,把陈天成和张小莲都累的不轻。只是,二人仍是在急诊大厅外面等候,不肯离去。
“小鱼出来了。”
这时,看到担架车上躺着的小鱼,连连问着陆续出来的医生,陈观鱼的病情到底如何。
“陈先生,刚才我们只是对贵公子进行初步的检测,接下来。我们还要开会讨论。你们先去休息,明天我们会把讨论出来地结果通知你们。”
怎么会这样。张小莲差点晕了过去。从嘉兴来到北京,带着满腹的希望,本以为首都医院肯定能够查出小鱼的病情。只是没想到,看这位医生地表情,似乎也并不乐观。
陈天成见已然如此,只好在一边安慰起张小莲来。
“没事地,你没听到医生说是在讨论吗?明天就会有结果的,你还是去休息吧,我来照看小鱼。”
“陈先生,你们也累了,都去休息吧,我们会派专门的护士24小时单独照看。放心,如果有什么情况,我们会第一时间通知你们。”
一天地等候,陈天乔和张小莲也有些坚持不住。见他们会派专门的人员24小看护,也就略而放心,跟着护士到专门地房间休息去了。
一小时后,军用医院会议室。
下面我们就陈观鱼的这次检测开个会议,大家把各自发现的问题,一一例举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然后制定好下一步的措施。
坐大厅前排的,是一位花甲老人,看其身型,却是刚才在急诊室发号司令的那位组长。
“从刚才脉冲探测器中显示的一些数据来看,我认为,陈观鱼的大脑已进入沉睡期。要让其苏醒,我觉得可以在他大脑的某个部位进行刺激,这样或许会引起陈观鱼大脑本能地反抗,进而苏醒过来。就像我们地脉冲探测仪器在发射电波时,陈观鱼的大脑就进行了强烈地干预。”
待组长说完,第一个说话的却是那位脑科专家。虽然在坐的都是专家,但对于大脑,他在这里有足够的权威性。
脉冲探测仪是国内最先近的探测人体结构的仪器,他的理论是以一种奇怪的电波发射到人体某个部位。然后,根握反馈得到的信息,再经过电脑处理,得到直观的图像。这比什么X光,红外线扫描,B超之类先进多了。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一般来说,我们的脉冲探测仪所发的电波,对普通人的影响微忽其微,可以说是乎略不计。在前面的多次使用当中,我们发现,就算是脑域开发程度达到惊人2%的天才,在我们电波的发射干扰之下,他们的大脑也无法做出多大的反应。”
“李医生说的是,陈观鱼的脑域开发有可能超过2%,达到3%,或者更高。”坐于脑科专家对面的另一位专家问了一句,他是研究神经学的,自然对脑科不陌生。
这里说的脑域开发程度,和大脑开发程度是不一样的概念。比如,爱因斯坦说他的大脑开发达到了20%。许多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