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心若风轻(2 / 3)
两银子举在手里肯定地道:“老弟,大哥请你喝酒去,走!”
看着渐渐远去的勾肩搭背的两人,小白的笑容在暮霞中分外柔和,人群散开后他又在那里自言自语道:“善有善报,当仁不让。”
轻轻收扇的他,笑了笑,打算继续溜达。才转过身来,小白就看到自己的对面散去的人群中有一双善良赞许的美目怕是刚才一直在盯着他的一席白影了——看到小白转过身来也看着自己,那双美丽的眼睛镶嵌的眉目间露出了笑意。
淡粉衣衫的轻翩衣纱的提篮少女走上前来请礼道:“白先生伸张正义路管不平,真叫人敬佩。”
小白也还了礼,打了哈哈道:“哪有妙允姑娘说的这样好,我不过是对钱财分细之事过分执着罢了。”
小白这样说,妙允便不再多言,忽然她想起什么:“傅老夫人的寿宴已经散了吗?”
小白被说中,勉强地笑了笑道:“呵呵,大概还没。”
“那先生……”妙允这就不明白了。
“妙允姑娘见笑,我人在闹市久了,也就上不了台面,只要是达官贵人的家宴酒席,我都没办法不失礼。”小白倒也坦白。
“先生不像。”妙允看着小白说了一句。
“不像?不像什么?”小白倒不明白了。
“先生不像先生说的这样的人。”妙允眼神真挚。
顿了一顿,小白看着妙允,笑了笑道:“妙允姑娘看高了在下,世上的人并不都如姑娘这般真挚坦诚。”
对于他的这些话,妙允满面的不解。
“妙允姑娘这是去哪?”
“少奶奶对妙允一直照顾有佳,妙允想亲自为少奶奶准备些少奶奶爱吃的菜。”妙允看了看篮子道。
“我也正愁没事可做,可否与姑娘同行?”
“白先生,这不妥吧?妙允只是一个侍女……怎么能够和先生同行?”妙允有些紧张。
“我也只不过是个‘先生’。”不管怎么想,小白都只能想到许心湖叫他“先生”时的过分顺口的口气。
妙允笑了,带着她惯有的羞赧,只是她大概知道一件事——最近每一个人在她看来都是那么的难以捉摸。
☆☆☆☆☆☆☆☆☆☆☆☆☆☆☆☆☆☆☆☆☆☆☆☆
两人在街上走着,小白在和妙允闲聊的时候也不忘注意左右的店面,忽然他眼前一亮指着一个店面招牌道:“‘锦绣七分’?姑娘觉不觉得这间绣庄的名字有意思?”
妙允笑答:“城里人都把这家叫作‘七分绣’,白先生是不问俗事的才俊,对这些市井买卖可能并不熟悉。”
小白回道:“姑娘太高抬在下了,充其量也只是孤陋寡闻之辈,还请姑娘不吝赐教。”
“妙允哪敢在先生面前谈‘赐教’,先生既然问了,妙允知无不言。”妙允慢慢解释起来,“‘七分绣’本是源于明州,开张短短数月,却在江南大多城镇都十分驰名。”
“那一定很有特色。”小白很好奇地问道。
“先生说的是,”妙允边走边向小白说道,“‘七分绣’采苏粤之长,既有苏绣的精致细腻,又加入了粤绣的独特垫绣之法,所以七分绣的绣作看起来不仅极富立体感更是栩栩如生仿若真身。”
“妙允姑娘对江南佳绣似乎十分了解。”小白更好奇。
“先生笑话了。”妙允被夸的很紧张。
“但是听姑娘一言,觉得这‘七分绣’好不简单,若是和那个有名的凤什么的绣庄比起来又是如何?”
“‘凤绛绣’?先生可是说笑了,一个是一夜成名的绣界新锐,一个是百年老号的江南第一绣庄,这要如何作比?”妙允轻道。
“没关系啊,姑娘只说姑娘所想便是。”小白报以一个十分可爱的邀请笑容。
“这……”小白的笑容果然奏效,妙允也不好再推辞,便徐徐叙来,“妙允浅见,‘七分绣’的绢细绸滑、做工精细和心思独到之处比之‘江南第一绣庄’之称的绣商世家‘凤绛绣’并无不及之处。‘七分绣’另辟蹊径,除了绣中经验,便是欠了时日。”
“妙允姑娘见解独到,佩服。”小白这样称赞着,在他听着妙允有条不紊的意见的时候,他就已经慢慢地在关注起她的举动。
听到他这么说的时候,妙允比之前更加紧张,紧张到扶篮的手都轻轻地紧抓起了篮沿——“先生,说笑了……妙允不过是在之前的府里跟随小姐们走多了各处的绣庄才学了些皮毛,不足以在先生面前卖弄。”
“在下向来实话实说……妙允姑娘,你没事吧?”小白忽然有点疑惑地看着她,关心地询问起来。
“没,没事。”虽然这么说着,为了不想小白再看,妙允将脸都转了过去,以免被他看到自己面红的样子。
本想再确定她是否没事,但将要用手接触妙允衣袖之前,小白顿而止住,然后很守礼地将手收了回来。
来到湖边,两人终于对周围的湖边垂柳斜阳之景而感到惬意起来。
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