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换成白花花的银子(1 / 2)
农家小调炊饭香歇了四天,秀娘就上门喊刘氏去了,要不再等下去,那王厨非埋怨死不可。
那天季老六俩口过屋来,秀娘就和他们说了,俩家一块上山挖竹笋,赶镇卖了的银,俩家再来分。
刘氏家里人手多,他们出人出力,她跟楚戈就跑腿寻,毕竟你笋挖的再多,没个出也是白搭,所以银俩家对半分不为过。
季老六带着大丫还有黑娃下了地,家里就剩下仨丫头,刘氏喊着她们,背上竹篓跟秀娘上了山。
楚戈楚安哥俩一早就到田间地头忙活去了,秀娘这边只有她跟小香儿出来。
等到了竹林口,秀娘先挖了几个给刘氏她们瞅瞅,告诉她们该寻啥样的下手,该拣啥样的扒土,完了就散开找去。
女娃们玩xing高,笑笑闹闹的倒是欢情的很,就是刘氏没啥劲头,边和秀娘说唠,边挖竹苗儿。
刘氏这俩个月跟秀娘相处下来,是打心眼里喜欢这妹,也乐得和她搭伴干活。
她只是不看好这竹苗儿,她家老六说得再好,楚戈拿那一筐竹苗儿换了再多的钱她都是听过且过,没往心里边去,横竖她没看见。
就算那竹苗儿烧汤鲜气,可那是陈家村的吃口,搁这儿能一样么,那镇上的厨也不能光指着这个舀钱么。
说不定镇上的人就图个一时新鲜,吃上几天就腻歪了,这茬她撇下地里的活儿不干,到时镇上的人不稀罕这毛壳竹苗儿了,那亏的还是她自个儿!
今儿是秀娘妹上门来喊她,她才跟着去的,这女是卯足干劲要扒竹苗儿,她也不好泼她冷水不是。
到了晌午,秀娘喊着刘氏歇活儿回去了,小香儿拖着竹篓里的个小模样的竹笋过来,扬起小脸献宝似的给秀娘看。
秀娘瞅着夸了她几句,把竹笋放到她自个儿那半篓里,扭身摘来了好多竹叶,铺到每个人的篓上,然后就牵着小香儿先出了林。
刘氏磨叽了会儿,见她走远了,就喊来丫头们,掀开竹叶每个篓都瞅了一眼,不免撇了撇嘴。
算上香妮这小半个人儿,她们这次可有六个人上山作活哩,这都过去俩个时辰了,合着一人才挖了半篓,就这个吃力费事不讨好的活计,还有啥好忙活的啊!
也就是她,念着点交情,陪这妹白捣腾,不过说来也怪,秀娘这人平时看着挺机灵的,咋一来事儿就犯糊涂哩。
大丫背着篓等了半天,见娘没发话,回头瞅了瞅,“娘,秀娘姐都走老远了,咱咋还不下去?”
刘氏回过神来,瞅着仨丫头,笑么呵的说道,“娘才乏了,歇歇脚,咱这就走。”
顺着溪头的小回了村,刘氏把今早扒的竹苗儿都搁秀娘院里,她可不拾掇着毛壳疙瘩。
秀娘先去灶里把午晌饭下了,出了院就开始忙活这六七篓竹笋,可挑挑拣拣半个来时辰,就凑够了俩筐。
早晌搁林里她以为她说的够明白了,让刘氏娘几个寻那些冒了尖的扒土。
那几个小丫头不记事儿,啥样的都挖,这个她就不说了,但刘氏也跟着糊弄了事,这真叫她有些哭笑不得。
哎,得了,且先这样吧,刘氏娘几个好歹挖了这些,合起来有俩筐,这可比她挖上四五天还多哩。
隔天楚戈就带着这俩筐赶镇去了,不到下半晌就赶了趟来回。
他到了家,秀娘就打发楚安去把季老六叫过屋来。
刘氏瞅着今儿ri头不错,把屋里压箱底儿的褥扒拉出来晒晒。
她这才把被搭上晾衣裳的竹竿上,拿着个藤拍正要往上招呼,就听季老六在楚戈院怪叫了一声儿。
刘氏冷不丁吓了一跳,没好气的暗骂了一句,这老贫嘴踩狗尾巴上了,老大不小了还一惊一乍的,也不怕楚戈俩口笑话。
可她这还没念叨完,季老六就回来了,一进院就把门关上了,关上门还不算,又拽着刘氏跑回他俩睡觉那屋里去了。
刘氏一时没反应过来,见季老六把屋门关上,还把柜上的油灯点上了,“他爹,你抽的啥风啊,大白天关屋有点灯的!”
季老六头也没回,“哎,别吵吵,不点灯哪看的清么。”
刘氏愣了下,瞅着季老六转过身来直勾勾的瞅着她,她脸上一臊,嗔怪了他一句。
“瞧你这猴急的xing,倒跟年轻那会儿一样,好么家里丫头小都跑地里耍去了,要不叫你咋个钻空……”
季老六一听也是愣住了,瞪大眼看着自个儿婆姨笑得腻歪,过来就扯他的衣裳,还说了都老夫老妻,还要点灯看啊。
他这下不明白也明白过来了,拽着自个儿裤腰带,“嗨,他娘,你想哪去了,我要你看的是这个!”
季老六说着忙把怀里的掏出几两碎银,“楚戈才给我的,说是今早卖笋的钱。”
刘氏瞧着俩眼发直,抓着季老六的手搁油灯跟前照了照,还真是白花花的银。
“他爹,咋这么多哩,你该不会把楚戈那份儿也给舀过来了吧!”
季老六瞅着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