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择妻(2 / 2)
他们觉得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但是我不这么认为。”
“三娘怎么认为?”
“哥哥会希望日后我的夫君娶我,不是因为对我有情意,而是因为他的父母年老,需要人服侍,他的兄弟姐妹年幼,需要人照顾,他的姓氏,需要有人帮他传下去么?”嘉敏淡淡地问。
听到“情意”两个字,昭诩心里已经早咆哮。他好好的妹子,到底哪里听来这些个混账话!偏还驳不得。昭诩读书虽然不多,孔夫子说“发乎情止乎礼”,他还是有印象。何况三娘是在与自己说话,并不是和别人。
一个人在亲近的人面前,总少不得放肆些,这一点,昭诩也是知道的。
起初是忍耐,到后来,竟微微发怔。他没有往这方面想过。娶三娘去做牛做马么,娶三娘只为传宗接代么?那怎么可以!他的妹子是金枝玉叶的公主,怎么可以去吃这样的苦头!他怎么舍得她去吃这样的苦头。
不过他想,日后父亲为三娘择婿——不会太久了,三娘还有年余及笄,这一年里总会议亲——总不至于看上这样的王八蛋。
“嫂子也是别人的女儿,别人的妹子,”嘉敏凉凉地说:“想必别人家做父亲的,做哥哥的,也不愿意选择这样的郎君。”
“可是千百年来,人们不都这么过的么。”昭诩争辩说。
“他们过得好么?”嘉敏幽幽地回答。
这世上种种因利而结合的婚姻,有多少人也因此渐渐生出情意,白头偕老,那是那更像是一场豪赌,输赢在两可之间。
如果赌输了,一生一世相看两厌呢,你娶她为侍奉父母,父母过世之后呢?你娶她为照顾兄弟姊妹,兄弟成家、姊妹出阁之后呢?更有甚者,你娶她为她的家权势、财富,那如果有一日,妻族失势落败呢?
如果像她一样,国破家亡呢?就该像萧南对她一样不顾而去么?运气好如萧南,他弃她不顾,她只能忍气吞声,如果运气不好呢,如果她元嘉敏当时有鱼死网破的机会,他萧南还能逍遥么?
你能想象你枕边盘卧一条毒蛇的感觉么?
如先晋司马宣王厌憎他的妻子张春华,张春华因此想要绝食自尽,她的儿子们心疼母亲的际遇,相约亦绝食,司马宣王因此且惊且恐,不得不向发妻致歉。他这样讨厌她,而她缠在他身上,至死方休。
更准确地说,是至死不休。
死后,他们仍共用一个墓室,所谓生不同衾死同穴,所以,如果死后有灵,他还会看见她,他永远都摆脱不了她——这是他想要的么?
就不说青史上,她的名字,永远,永永远远都会和他镌刻在一起,在他最近的位置,接受后人的审阅。
这是他想要的么?
就更别提汉高祖和吕后了,若非汉高祖对吕后的薄待,何至于被迫与臣下约定“白马之盟”,“非刘氏不王”,又哪里来身后的诸吕之乱?连汉惠帝都因此郁郁而终。
在大多数男子的认知里,婚姻重要,因为那往往意味着来自妻族的助力,而妻子不重要,他在她身上得不到的,可以在妾室、婢子、歌舞伎甚至花楼中得到,但是作为妻子,她没有机会得到这样的感情。
固然可以养面首,但那也是夫君死后的事了,那时候大多数的妻子都已经老了,她再难摆脱漫长的过去。
所以,当夫家与娘家起冲突的时候,有人会回答说:“人尽可夫。”——丈夫没了,可以再找,爹娘没了,难道能再找?
也所以,前世昭诩死后,李十二娘头也不回就回了李家。
这诚然不算是一个悲剧,最多只能说,昭诩在感情上的失败,他没有得到一个愿意为他的死亡悲伤的妻子。据说人的一生会经历两次死亡,一次是**上的死亡,一次是在别人记忆里的死亡。在嘉敏的记忆里,昭诩一直活到她死前,但是在李十二娘的记忆里,他当时就死了,没有多一刻。
那其实还是一种运气,如果昭诩不是死亡是落魄,那有谁,会陪他颠沛流离?